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开门 迎向国际.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凌莉)

星光高雄港
绿色港市蓝色公路

高雄港是台湾最大的吞吐门户,也是全球著名的国际商港,在高雄市持续观光化发展的同时,这个世界级大型港口也将注入一股富含文化休闲风的新气象,并且能够有效利用海洋资源,成为南台湾“海洋首都”国际门户。

高雄港旧称打狗港,又有一称为“打鼓”,当地的生番因为受到倭寇海盗出没的困扰,就用刺竹做成围墙,防止外族入侵,而竹围的番音就是“打狗”。据说有一年,倭寇漂流到此地,便指着港口的山向当地人问路,结果得音“打鼓山”(与高砂音似),这也就是日本江户时期称台湾为“高砂”的原因。

十七世纪中叶,郑成功在此地设营后,汉人移民入垦渐多,使得马卡道族人只得离家他迁。一八六四年天津条约开放包括淡水及安平等五口通商时,当时是安平附属港的打狗港就随之列入五口通商的港口之一,并且开始在打狗港设关抽税,开启与国际交会之门。

为了发展南台湾海上观光旅游线、整合海陆资源,“国家门户系列”中的“海洋首都海洋门户计划”就规划了“新光码头”、“海岸公园”、“星光大道”、“高雄港旅客服务中心”等计划,其中“新光码头”是以高雄海洋之星的构想,发挥新光渡轮站的机能,整合新规划的新光路海洋星光大道及海岸公园、国际级邮轮旅客服务中心计划,未来的码头将发展为南部蓝色公路旅游的中继站,北可达嘉义布袋、台南安平,南到屏东垦丁,陆上还配合有环市观光火车,同时规划环市空中缆车。全区整并后可成为航运、观光火车、缆车、汽车之转运点优势,利用海港景观,创造高雄国际城市及高雄港门户的新意象。

“高雄海洋首都海洋门户”计划由朝日工程公司获得首奖,他们的设计概念来自门户是一个城市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海与陆的连接,因此采用地景的策略去建立城市、港地及市民活动之间的关系,将城市风貌与海港水岸融合为一体。

朝日公司在原本封闭的港口中,引入一个波浪状的有机绿色地貌,以营造热带绿色港市的建筑景象,透过线性的绿色地景改变旧有僵化的水泥环境,并且妥善地解决基地内人行、车行动线。而这个如波浪状起伏的新兴市民空间,将会穿越进入高雄新兴的三多商圈。整个设计案由景观开始思考,对高雄这个高度工商业化的都会而言,反而比较贴近自然。

建筑师小档案

朝日设计成立于一九九八年,曾与艺术界、商业界与营造界合作过,该公司设计以环境议题为作品特色。成员之一的王家宏曾经参加过二○○○旧金山哈维米克纪念广场竞图,也参与二○○一年意大利新血液虚拟博物馆竞图,以及二○○三年的曼哈顿High Line国际设计竞图。

其中,曼哈顿High Line国际竞图中,以人行步道、景观与植栽计划三个相关元素结合,而人行步道包括都市活动、土地使用与月台面上下两侧未来空间使用。景观则配合基地既有环境来考量,试图提供居民更多的空间活力。

拉丁富基港
海天地景自然保鲜

从淡水出发沿着滨海公路往金山的方向走,过了白沙湾,顺着路标,便会来到台湾最北的石门乡,接着很快抵达富贵角灯塔山坡下的富基渔港,傍晚火红的落日下,墨蓝的海水,景色宜人。

海拔三十三.二公尺的富贵角,附近有全台规模最大、最壮观的风棱石,这些八十万年前火山爆发遗留下来的墨黑色火山岩,成为这里最大的特色。渔港沿岸不仅有澎湖才看得到的咾咕石层;附近的观光步道也栽遍澎湖特色植物“天人菊”。

到富基渔港赏落日、吃海鲜已经成为北台湾重要的休闲形态,这里原本只是个小渔港,还没进港就可以闻到空气中漫着浓厚的鱼腥味,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里海产的鲜美和价廉的口碑传开,贩卖海产的摊位也日渐增多,卖的、煮的分工营生,发展出一种独特的餐饮经营形态,吸引大批旅客远来尝鲜。

长期自成一格的海鲜餐饮与天然的地景美观间,在商业与旅游发达后,逐渐失衡,为了增加公共休闲设施,扩展原有的渔港腹地,未来地景改造以营造“休闲渔业”新景象为目标。获“北海岸套装旅游路线”竞图首奖的西班牙筑师文森.瓜雅(Vincente Guallart)的设计结合文化、购物旅游及贸易和会议等功能,将改变富基渔港,让传统渔港展现新风貌。

在他的创意下,富基渔港沿岸渔市将立起一座座顶似拉丁帽的建物,活泼有趣的造型一改现有平搭顶摊位的刻板与流动印象。瓜雅从台湾火山石几何型体得到灵感,由不等腰三角形底上方堆叠菱形的岩石几何演绎出来,加上三百多年前西班牙人曾攻占台湾北海岸的历史背景,过往的文化风貌也因而再显。

瓜雅为富基渔港渔市与餐厅创造一系列个性十足的屋顶,也运用特殊结构来抵挡日照,藉由自然空气排气法来降温,维持海产鲜度,并且让渔市和餐厅、商店室内通风流畅。

此外,这些造型屋顶的绿意是由水生植物系统形成,透过水生植物保持水中氧量,同时还可以用来杀菌。经过瓜雅的设计,台湾北海沿岸将展现造型独特的景观,在海天地景美观外也能够感受到欢乐渔餐气氛。

建筑师小档案

文森.瓜雅(Vincente Guallart)一九六三年出生于西班牙的瓦伦西瓦,二十六岁成为建筑师,他擅长设计海岸地景,一九九二年在巴塞隆纳成立事务所,近几年投入建筑趋势研究。

瓜雅第一个获竞图首奖的作品是西班牙瓦伦西瓦的Vinaroz港,这个港口的南方是一个布满岩石的陆岬,还有一个天然的海滩。瓜雅先架设大型水泥棒,然后下方设排水管,再把沙滩建造在水泥棒上方,就形成一座人工木造的岛。夏天时可以“泊”在原天然沙滩外,冬季就收进来,让整个海岸系统有动态感。

活化基隆港
休闲海洋广场舒缓压力

基隆港是国际环球航线主要的起运港,也是台湾北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建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的一八八六年,一百多年来,一直扮演着台湾地区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角色。

最近二十多年,随着台湾经济快速成长,基隆港周边也高度发展,因为地窄人稠,景观愈来愈拥挤且杂乱,港口设施和生活设施压缩成为窒碍的都市空间。透过整个基隆海洋广场的整建规划案,从亲水游廊、东岸的和平广场到文化中心广场,希望将原有港埠设施及山海自然环境的潜力激发出来。获得比图首奖的建筑师是拿下富基渔港规划案的西班牙建筑师文森.瓜雅,事实上基隆与西班牙的渊源可以远溯到十七世纪初。

基隆的旧称是“鸡笼”,原为凯达格兰平埔族的居住地。十七世纪初期,荷兰与西班牙在东南亚展开贸易及海权竞争,一六二六年时,西班牙率先由吕宋(今天的菲律宾)派远征队登陆今天的和平岛,并且在岛上修筑圣萨尔瓦多城来保卫基隆港。一直到二十世纪初的一九○八年日治的台湾纵贯铁路全线通车,基隆才开始成为国内外旅客进出的重要门户。

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轰炸基隆,市内大多数的建筑被毁,港区几乎成了废墟,战后基隆重建,才回复旧观,港运业务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前十大的货柜港。不过,由于港区腹地狭小,而且紧邻市区,港务外运输交通系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瓶颈,这次透过国际竞图,未来希望基隆港能够转型为观光及亲水性的港口。

在整体设计上,以内港与市区接连面上新增海洋广场,借此纾解都市空间的压力。对建筑师瓜雅而言,基隆整个都市已经有显着的发展,现在是一个提升品质的时机,透过都市规划试图创造都市的中心新空间。在文森.瓜雅的构想下,基隆不再只是个吞吐港,不但拥有新的便利设施、休闲空间,而且在不同区域也设立人行道来作连结。

他以桥的设计构成一个中心基础,并且透过桥上人的活动及人与桥之间的关系来活化桥给人的感觉,以连结都市东西二区,如此一来,将有助于整合东区生产性的空间,及连结港区基础设施,加强两者功能,并在经济上有互补作用。

他认为,没有来自港口经济力量,现今的基隆是无法存在的。但没有都市有力的支持,港区也不能达到现在活跃的程度。他的设计提供空间一个领导角色,结合的海陆空间,创造外在与内部的分隔,在一片混乱的都市景观中,让城市从内部空间开始活化。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