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方法

郑石岩: 不要常给孩子负面的评价

个体从过去的经验中形成‘我’。“我”的形成是很有意思的,我把别人对我的看法记录下来、储存到脑子里,归纳起来,那个观念就是“我”。

有个孩子来咨商,我看他非常沮丧的样子,就问说:“今天你生活得满意吗?”这个国中生告诉我:“我有什么满意可言?”我说:“你说说看,从早上起床到现在,为什么毫无满意可言。”

“我吃早饭时声音很大,爸爸说我像猪一样,长这么大连基本的饮食习惯都没有养好,说得一无是处,所以我很难过,没吃完就走了。然后又忘了拿便当,妈妈追出来说我没头没脑,脑袋是因为脖子连着,要不然连脑袋瓜子也飞了。到了学校,第一堂课要考试,我昏头转向随便写写。接着,老师说要检查联络簿,天啊!忘了带,又被老师训了一顿。晚上补完习回到家里,补习班的成绩单已经寄来了,真惨。后来妈妈要我来见郑老师,所以我就来了。”我说:“那你现在见到郑老师是不是觉得很倒楣?”他说:“我希望见到郑老师,是今天最快乐的事。”

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很少有成功的经验,常常受到批评,没有得到赞美,他的父母、老师、周边的人,长期认为他不好,这样的印象统合起来,归纳出一个不好的我。我是不能干、不得人缘的,我是没有能力、没有信心的。这样就会认同个不好的我﹝我们称它 badself﹞、不好的自己。

人不可能全然都是不好的,只不过不幸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他太多不好的、负面的回应。幸运的孩子,父母和周遭的人,给他的评语和看法,都是比较正面的。一位心理学家给一个班级的孩子做测验,做完后没有改就直接锁在箱子里,然后随便抽出五个孩子,说这五位是潜能最好的人。有趣的是,这五个孩子一年后,在成绩和智力上都有明显的进步。可见,一个人若得到他是有能力的、能干的暗示,就会发展出一条很好的路来。

所以,我们不能常常给孩子负面的评价。你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但不要批评他。不要损坏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这是一定要避免的事。因为将来他要统合自己时,会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就会形成自我统合不完整的现象。人的统整发生问题,就会转变成边缘人格,边缘人格的青少年,生活可能很正常,精神也没问题,可是他会比较不清楚自己的立场,较不能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或人,比较没有办法维护自己的立场,以及拒绝不利于自己的诱惑,这是自我认同不完整的现象。

可是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虽然要多鼓励、赞美孩子,不过要有原则,千万不要用灌迷汤的方式。“我的孩子天赋很好,一向都很优秀”,这就叫灌迷汤。要真正赞美孩子,就要懂得欣赏他:“你折纸折得很好”、“这幅画画得很精细”、“这篇文章很感人”等等。这种赞美方式,才是建构好的自己、自信、自尊的有益素材。

摘录自【亲子共成长】远流出版@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