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新闻

谐音姓氏被嘲笑 沈阳茍姓市民要求改姓

【大纪元10月9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九日电)“我姓缑(音gou),但是买东西开发票时,常常被人写成姓狗!”,“就因为我姓郎,上学期间班里的女同学都不敢叫我,谁叫大家就取笑谁”。沈阳缑姓及郎姓市民不堪其扰,近日决定向户政部门要求更改姓氏。

上海东方网今天引述三十八岁的缑先生表示,“沈阳叫这个姓的不会超过五十人”,他从事的是销售领导工作,经常出入酒店宾馆,登记时工作人员一听他的姓都捂着嘴笑,遇到客户介绍时,一句“这是我们缑经理”,让双方都尴尬。

缑先生说,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八岁孩子哭着央求他:“爸爸,咱改个姓吧!”因为在学校里有同学见到他时什么也不说,只是学狗叫声。

郎先生认为,他的姓氏有种凶狠的感觉,影响自己的婚姻。他和缑先生都说服家人和朋友,决定换一个避免尴尬的姓氏。

缑先生查过史书记载,他的姓起源于西周,当时有卿、士大夫因功受封于缑邑(今河南省境内),子孙就用原来封邑的名称“缑”作为姓氏。

沈阳市户政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要求改姓者以姓“茍”的较多,他们希望恢复一千多年前的祖姓。因为五代十国时期有个皇帝叫石敬瑭,朝中一名大臣姓敬,为避名讳,皇帝下令把“敬”姓的文字去掉,改为姓“茍”。

工作人员说,中国户籍管理中对改姓有严格规定,只有两种情况允许改姓,一是新生儿出生后改父姓或母姓,二是父母离异后孩子需要改姓、孩子找到亲生父母要求改姓等。

辽宁省公安厅户政科官员表示,辽宁省姓茍或姓缑民众数百人,姓郎约数千人,如果都要改姓,将对公共资源带来不小的负担。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研究所主任张思宁不赞成改名,他认为,姓氏有传统有文化,纪录着祖先的痕迹和历史,无论如何不该割舍。

民俗专家齐守成说,姓氏最基本功能是区分血统、辨别婚姻,避免因同姓结婚,保证人口品质,姓什么不会影响前途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