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园地

“What is watch?”背后的省思

【大纪元10月31日讯】日前报导现在许多大学生连“现在是几点钟?”的英文都不会,还把这句话翻成“What is watch?”,乍听下实在令人啼笑皆非。有人说,台湾的大学生素质愈来愈差,但也有人认为,其实没想像中那么严重。

不管如何,当几乎只要签名就能念的时候,整体素质的下降几乎是必然的现象,也在今年的大学学测表露无遗,因为总分只要七十几分就可以上大学了,平均一科分数还不到二十分。当然,我们不能全怪现在的学生。试问,在这么多的大学生中,有多少是自己真正有兴趣念大学的?上大学恐怕大半是来自于社会压力与父母期望,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念大学才有前途”的迷思,但真正想进大学求知的恐怕不多。学生被逼着要去作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难怪许多学生会不快乐。日前建中学生又一自杀事件,恐怕不是单独的个案。因升学而造成的忧郁,应该是许多学生亲身的体验。

人活在世上,第一要务无异就是求个温饱,然后得以安身立命,幸福平安的生活。这和念大学有何关系?就业市场“真正”需要大学毕业的,恐怕也没有现在所生产的学士那么多。当初广设大学的主要目的,无非就是“减除升学压力、破除文凭主义”,结果不但没有减低升学压力,反而使得大家一窝蜂投入大学教育,这不但使教改的理想破功,也付出许多社会成本。现在不是什么都讲究“多元”吗?但从我们的大学教育情况来看,其实一点也不多元,到处还是看到升学主义的影子。升学管道多元,是为了让学生针对适合自己的方式,来申请或考取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结果却演变成每个管道都去试试看。浮滥的广开大学大门,似乎隐含着鼓励大家都去念个大学,否定了其他生涯规划的可能性。

若要破除升学主义,破除“念大学”的迷思,笔者认为要从真正的“多元”做起。教育界提倡多年的“多元智慧理论”不是已经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他所专长的智慧能力吗?当我们的社会鼓励数理能力资优的学生时,我们是否看到其他学生具有语文的、音乐、空间的、肢体的、人际的或者内省的智慧?

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Seligman)指出,真实快乐的来源之一,在于个人能培养自己的长处,并运用所长于生活之中。因此,学生需要的应当不是广设大学,更不是拿到当下浮滥虚荣的学士学位,而是能够看到各种生涯发展的可能性,并在各行各业中看重自己的专业,发挥自己的专长。也许,社会上要多几个严长寿先生,升学主义才会有退位的一天!@(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