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园地

巫石吉:宏观“角度”看事情 就容易相处

【大纪元10月27日讯】有位贤者在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都不回,他根本不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

修养是一门大学问,甚至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杜忠诰老师说:“看得破,忍不过。”这里“看得破”探讨精神层面的体悟通透,并未真正看得开,因为人间有很多俗事琐事是很难理解的,多少人不甘寂寞想穷其原由,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塑造出自己辉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明人生的全部内涵,因此,“忍不过”是碰到无法理解的人,无可奈何的忍耐之下,所体会出的一句话语。

“看得破,忍不过”这两句话,前面一句三个字,属于精神灵魂层面,是一种理想境界;至于后面一句话,则是属于真实生活的务实层面,修养是一回事,但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有落差,此时,何妨少说为妙,俗云:“话不投机三句多”,懂得说还要懂得不说,免得祸从口出,遭致不必要的口水之争,那可是人间最不可理喻的事情。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计较,死脑筋。古云:“水清则无鱼,地秽多生物”,“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太精明认真,就会对什么事都看不惯,很难容得下朋友的缺点,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来。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峦景观;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霉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伯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很多人都无可救药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偶而以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来作为人生处世的试金石吧!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而且左右逢源,事事顺心如意;相反地,“明察秋毫”地看待朋友,太过精明挑剔,什么琐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容不得别人的缺失,人家也会不愿意靠近你,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孤芳自赏”,成为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类而已。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雅的修养气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异中求同,团结大多数人。他们胸怀广阔,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短视近利,从不斤斤计较,不太在乎繁琐的生活琐事,所以他们能以远大的眼光看待事情的未来趋势,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平凡中的不朽传奇人生。

不过,要真正做到不计较、能容人,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养,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需要换个角度从对方设身处地思考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比如,有些人一旦当了主管,便容不下部属出半点毛病,经常挑三检四、动辄数落下属,时间久了,必然积怨成仇,何苦来哉!

换个角度看事情,通常较能看出真正的端倪,以“同理心”看待一切事物,不要斤斤计较在鸡毛蒜皮的琐事上,这样的豁达人生才有意思,不必太精明去看清一个人的缺点,反而较能与他们合好相处,我想这大概是读书人很常有的一种心理吧!就像一句老话:“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想想真是一针见血,想通了,豁达了,何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比较容易,一下子就能释怀,“退一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想法,那是有勇有谋后的“谋定而后动”,是真豪杰,真智者勇者之所为,是一种“以退为进”迎接积极未来的智勇行为喔!(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