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油虫管线 入侵高雄红树林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方志贤、黄旭磊╱高县报导〕高屏地区盗用渔船用油猖獗,盗油业者架设的抽油管线,近日甚至入侵高屏溪畔的红树林生态区,大型地下油库就设在海巡署管制站旁,民众抨击,岸巡人员24小时管制海域安全,对旁边的非法盗油行为却视若无睹。

油管破裂 生态危机

高屏交界海域布满“泊油船”赚取渔船用油差价,政府虽加强查缉,但地方环保人士指出,油虫抽油管线近日已从河滨公园往下游出海口移动,且入侵红树林生态区,如果油管破裂污染红树林,将造成红树林生态浩劫。

更有当地民众指出,油虫的地下油库就紧邻海巡署安检站,但24小时执勤的岸巡人员竟对非法盗油行为视若无睹;此外,有乡民或观光客假日或傍晚到红树林观赏生态,或带相机想拍摄海边景色,竟遭渔民或油虫大声斥责,引发民怨。

民众表示,红树林生态公园最近聚集不少渔民,渔民一早驾驶胶筏报关出海后,就直接将胶筏停到红树林区,再悄悄上岸,聚在红树林的凉亭聊天、喝酒,甚至聚赌,以累积出海时数。傍晚时分,再开胶筏到河滨公园或其他隐密处,将胶筏油料抽到储油船,再返回渔港。

民众发现,油虫从红树林生态区埋油管穿越红树林,沿工业区绵延数百公尺,在绿带空地设置大型地下油库,为掩人耳目,还特地围起两层楼高的绿色铁皮屋,派有专人看守。

模糊地带 安检难查

海巡署中芸安检所所长黄仁鸿说,盗油业者为躲避查缉,将储油槽移往高屏溪沿岸,该处是屏东县政府油品查缉小组、经济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与海巡署查缉的模糊地带,很难查缉。至于民众反映红树林安检哨附近兴建地下油槽,海巡署将进一步了解。

公然设油库:盗油业者将私设地下油库外观漆成绿色,形成保护色,且不让民众靠近。(自由时报记者方志贤摄)

铤险吃油饭 月入近10万

记者方志贤╱专访

近年渔业资源匮乏,渔民出海捕不到鱼,许多渔民相继加入泊油的行列,原本靠海吃饭的单纯生活,现在却变成“吃油饭”的日子。

捕不到鱼难撑家计

年过半百、与海为伍30载的李姓渔民说,10余年前还能在近海捕一些白带鱼、鳗鱼苗,赚取微薄的利润。但近年来污染严重,渔获量明显减少,孩子也愈来愈大,一家6口沉重的经济压力,让夫妻俩负担不起,鱼网破了、渔船毁损,都要动辄数万元的修理费用,没有积蓄,只好向银行贷款。

刚开始李姓渔民也不愿意加入泊油集团,认为这样做对不起良心,将来怎么教导孩子,但是现实环境不得不让他低头,为了家庭,他只好铤而走险。

停船上岸泡茶下棋

没想到转念之后,不但无须凌晨起床工作,也不用辛苦流汗,小船停泊时,还可以偷偷上岸泡茶下棋,不亦乐乎!一个月将近10万元的收入,不仅经济改善,甚至可以存钱。

进出港口一天3次

李姓渔民说原本规定1天只能进出港口1次,他透过关系拿到3本登记簿,勤劳一点1天可以进出港口3次,获利更多。

他说,渔村已渐渐看不到渔民补破网的画面,也好久没有享受到鱼群满载而归的喜悦,这样的情形,不知该埋怨老天爷还是自己。

盗油内外销 还会接订单

记者杨培华╱专题报导

渔船用油遭盗卖后销货通路有2种,除了“内销”卖到台湾各地的地下油行,卖给对岸渔船的“外销”更是另一销货通道。

出海一趟获利百万

熟悉两岸油品行情人士说,这是因为中国油价长年来一直比台湾高,再加上我国渔船有政府的补贴,卖油给中国渔船每公秉(1000公升 )利润可达1500至2000元,出海一趟只是卖油获利就在数10万元,还可以顺道载运鱼货返台,一趟下来,很可能就获利百万元。

改装渔船到对岸卖油

据指出,我方盗卖渔船用油的渔船,多是在加满油后,前往澎湖外海等公海渔区与中国渔船交易;一般盗卖渔船用油的渔船以300吨以下的船只居多;这种吨位的渔船,油槽容量约200公秉,光是偷卖渔船用油,就可获利30几万元,这些渔船往往都会改装油槽,容量更可达400公秉以上,获利更提高1倍。

不肖渔船除偷卖油外,还会接受订单,直航到对岸港口内载运鱼货返台交货,赚取“运费”;这些渔船先加满油驶到对岸港口卖油,再到港内依订单内容载运指定的鱼货返台交给货主。

至于盗卖油料到地下油行手法,一般都是渔船到渔港加油站加油后,再转往设在偏僻处所的抽油船或地下油槽将油抽出储存。

但有少数盗油业者甚至和渔港加油站勾结,直接将油罐车驶进加油站加油,再载至地下油行出售。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