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气象及农业科技有助农渔业因应气候挑战

【大纪元1月15日报导】看天吃饭专题系列八之二(中央社记者管中维台北十五日电)各行各业中,农渔业堪称是“看天吃饭”的典型行业,天候改变,可能为农渔民带来大笔财富,却也可能让辛苦多时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不过,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气象资讯及农业科技的发展有助农渔民趋吉避凶,因应大自然的挑战。

长久以来,气候与农渔业息息相关,适度的风雨可以让农作物生长良好,但狂风暴雨可能造成损害;台湾四面环海,大海带来财富与机会,但也隐藏危险,渔民常常得面对寒风刺骨、惊涛骇浪的挑战。

不仅海上作业的渔民必须时时面对种种突发状况,在陆地上的养殖鱼业业者同样担心天候变化,每当天气变冷、寒流来袭时,养殖渔业业者最担心寒害,最近元旦期间来袭的寒流,即造成大量虱目鱼等养殖鱼类死亡,让业者遭受不少损失。

尽管寒冬是养殖渔业业者的恶梦,但对捕捞乌鱼的渔民来说,这可是一年一度的大好机会,天气愈冷,捕捞乌鱼的条件愈好,关系着渔民好不好过年。由此看来,寒冬对渔业可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养殖渔业业者与捕捞乌鱼的渔民,对冬天的感受可用“两样情”形容。    

气候不仅影响渔业,也影响农业。台风常造成台湾农业重大损失,九十三年七月袭台的敏督利台风造成农业灾害损失高达八十九亿元,台风豪雨造成蔬菜浸水腐烂,水稻与多种水果倒伏、落果,重创农业。在巨额的农业损失数字统计下,反映着农渔民欲哭无泪的无奈心情。

农渔民虽然得看老天爷脸色,不过,面对多变的天气,倒也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气象资讯及农业科技的发展,就是以人为力量因应大自然的挑战,对农渔民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很有帮助。

渔船在海上作业,常冒着与狂风巨浪搏斗的风险,加上天候常会影响渔获多寡,气象资讯格外重要。农委会渔业署远洋渔业组长蔡日耀说,渔民很仰赖气象资讯,通常是透过收听渔业广播电台、岸台、附近国家沿岸广播、气象接收机等管道获得气象资讯,有了气象资讯,遇到气候或海象变化等紧急状况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采取妥善的因应措施。

除了气象资讯外,农业科技也是以人为的力量突破自然条件限制的方式之一。农委会科技处长黄裕星指出,台湾农业科技的资材、设施研发进步,就是要克服的自然条件的限制。

黄裕星举例说明,因应寒害,现在已发展出隧道式园艺,可以抗寒、防虫,保护作物,抵挡极端气候的危害;另一方面,育苗过程会考量抵抗极端气候的影响,发展种苗关键技术,也是因应气候挑战的另一个方法。

大自然多变莫测,对农渔业的影响深远,透过气象资讯掌握天候变化,是现代农渔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但仍无法扭转大自然的变化,“看天吃饭”的农渔民还是需要掌握气象资料,随时做好准备,以因应大自然的各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