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韵舞春风:黄庭坚“清平乐”

龙之台
font print 人气: 101
【字号】    
   标签: tags:

黄庭坚自号山谷,他出自苏东坡门下,为诗与东坡齐名,当时人称他们为“苏黄”。他是“江西诗派”的宗主,影响极大。而黄庭坚的词,在历代则褒贬不一,因人而异,看法落差很大。因为他留存到现在的近两百首词中,品类很杂,高下悬殊。而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清平乐”,传诵至今,却一直都获得好评。这首词是这样的: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首清丽的词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春天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呢?在来去匆匆,无声无息中,真的没有人能找到他的去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如果有人知道春的去处,我真想把他请回来相聚啊!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但是春天飘飘渺渺,无迹可寻,谁又能知道他在那里呢?除非,去问问那在暮春时节,高声鸣唱的黄莺儿吧!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可是黄莺儿千唱百啭的声音,还是无人能懂,只见它随着风飞过了蔷薇花丛去了。蔷薇已开,说明夏天已经来临了,春天,确实是回不来了。

这首词开头就问道:“春归何处”,问题起得突然,但其实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山谷为什么要问这样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呢?就像宋朝欧阳修所说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一样。

整首词曲曲折折,一层一层的渲染。前面两句,描写着虽然光景美好,但却已经是春意阑珊了。这里的“寂寞”,是寂静无声的意思。说明春天的脚步无声无息,没有留下任何的踪迹。虽然也尝试着到处去问,去求、去挽留,但是“春无踪迹谁知?”,也许,黄莺儿知道吧?因为,黄莺儿是和春天一起出现的。但即使黄莺儿热心的千唱百啭,人们还是在迷中不得知晓,所以黄莺儿也就不再絮絮叨叨,快速地飞过盛开的蔷薇花去了!

黄莺儿一去,暮春也随之远离了。而春光为何不愿留步呢?也许是因为,它也找不到知音啊!所以,只能共黄莺儿远去了。

从伤春到惜春,境界随之不同,或许,要留住美好的春光,不在于探寻她的去处,而在珍惜春的每一个脚步啊!这首词风格清丽,词意隽永,以寻常事物,来表达难以言喻的深意。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评这首词为“山谷词中最上上作”。

黄山谷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他不只有文名,也非常的孝顺,也因为这个原因,而遇到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山谷中进士后,就被朝廷任命为芜湖地方的知州,那时他才二十六岁。有一天午睡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走出衙府大门,来到了一户人家前。门口有一位老婆婆,站在一张供桌前,桌上摆着一碗芹菜面。而婆婆手上拿着香,一边呼喊着:“某某人!回来吃面了。”山谷不自觉的端起面来就吃,吃完后就走回衙府中去了。等到午睡醒来后,梦中之事,历历在目,而口中还留有芹菜的香味呢,让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等到第二天午睡时,梦中他又来到了昨天的地方,而口中还留着芹菜的香味,山谷不禁惊醒,飞快地爬起来穿好衣服,循着昨天日梦中所记忆的路走去,最后来到一户人家门前。敲门后一看,出来应门的正是昨天梦中所见的婆婆。

山谷便问她昨日吃面之事。婆婆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日,因为她生前最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每年在她忌日这天,我都会供一碗芹菜面,喊她回来吃。”山谷问她女儿去世多久了,婆婆说:“已经二十六年了。”山谷心想,自己今年也正是二十六岁,而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诧异之余,就跟婆婆聊起她女儿在世时的种种情形。

婆婆说,她女儿在世时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吃素信佛,也很孝顺,后来在她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前还告诉她,一定会回来看她的。婆婆并指着屋中一个大木柜说,她女儿生平所看的书,全都锁在里面,只是不知道钥匙放到哪里去了,所以一直无法打开。

奇怪的是,山谷那时突然记起了,以前放钥匙的地方,并且找出钥匙打开木柜,在里面发现了许多文稿。他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他今生每次参加考试所写的文章,竟然全在这些文稿中,而且一字不差。

至此,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白了,这老婆婆就是他前世的母亲啊!于是将婆婆接回衙府中,奉养余年,后来他自己也走上了吃素习禅的路。

清代的文学家袁枚,在听到这个故事后,不禁叹息道:“书到今生读已迟”,意思是说,一个大文学家的产生,不只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啊!而传诵千古的文学作品,往往是经过累生累世的反复酝酿而成就的!

前世今生,牵牵绊绊,看似玄奇,未必子虚。在人生中,一些偶然的相遇,也许其中就包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因缘呢!@

(新唐人电视台)(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五言诗的代表作。东汉以前流行的是四言诗,《诗经》绝大部分就是四言诗。评论诗文的《诗品》,把“古诗十九首”列为诗中上品,并赞美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以下是“行行重行行”的内容:
  • “曲江”,在唐朝时长安城东南角一带,在汉时叫做宜春苑,隋朝时改名叫芙蓉园。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疏竣了此地的湖泊后,就改名为“曲江”。
  • 宋祁《鹧鸪天》是很招人喜欢的一阕词,不但构筑了邂逅佳人的画面,抒发出一见倾心的深情;更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宋祁真实版的浪漫故事——狭路相逢的“奇遇”,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宋祁为什么能有如此的幸运呢?除了他才情洋溢,更因他生逢其时,得遇明君宋仁宗成人之美。
  • 中国古代是信神敬神的社会,社会的修炼风气总体比较浓郁,一些文学大家都是修炼之人,他们的作品往往看似是表达常人的情感,而实际是表达自己修炼的体会,感悟或者是境界,这其实是神传文化的一种必然。比如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犹记得去年的一个春日,桃花开得灼灼,他邂逅了树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视,心驰神摇。不知是桃花映红了美人的面容,还是姣好的容颜照亮了繁盛的花树?
  • 大概是读了太多眼如秋水、眉若远山的章句,面对山明水秀的景致时,他很自然地把它想像成一位眉目如画的妙龄佳人。而且这位佳人,如书中的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眉弯似蹙非蹙,笼着丝丝轻雾;眼波似喜非喜,凝着款款深情。
  • 梅花长于冰雪林,如山中高士、月下美人,独立世间。它不同于牡丹的富艳、荷花的清纯、杏花的娇羞,以欺霜傲雪之姿、暗香疏影之美,成为文人气节和情怀的寄托。
  • 登高远眺,吟诗作赋,是文人士子的风习。小到一个思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低诉情意绵邈的离愁别绪;大到一个才子登览幽州台,高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盛世幽思。山河胜迹如歌如画,才人的情感和怀抱寄寓其中,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和统一。
  • 迢迢长江水,奔流不息,是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咏叹的壮观景象,传递着丰富多样的情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书写情浓似水和依依惜别和的韵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寄托韶光易逝和壮志难酬的感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表达历史兴亡和宇宙永恒的哲思。
  • 他有着杜牧一样的才华,也有杜牧一样的深情,只是他来到的名城扬州,已不是三百年前杜牧眼中的二月豆蔻、十里春风、廿四桥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