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汉代彩陶艺术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在中国历史上,彩陶制造业曾出现过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以彩陶工艺为代表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仰韶文化;战国以后出现第二个高峰期;汉代则为彩陶艺术发展的第三个高潮。1980年6月在洛阳市北郊一座西汉砖石墓中发掘出土的“四神彩绘陶壶”,其艺术价值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该壶形制为直领、束颈、圆腹、假圈足,腹上部两侧对称铺着,盖作复盘形。器表粉绘后,用墨线分作7组纹带,以朱色绘三角纹、弧形三角纹和齿状纹三种纹饰。壶腹中上部的主题装饰纹带内墨绘“四神”:一面为头向一致的朱雀和青龙,一面作相对的白虎和朱雀,辅以云气纹。这种白虎、朱雀相对的画面,仅此一例。该器物为国家一级文物。从其形制来分析,时代应为西汉晚期。
  
现代的彩绘艺术,发展也存在着一个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汉武帝以前,属于汉代彩陶艺术的初期阶段,纹饰粗犷单调,构图疏略无一定模式,色彩也只有一二种。武帝至新莽时期,为汉代彩陶艺术的发展繁荣期,尤其是昭帝以后极为鼎盛。这一时期的彩陶均为文物中的精品,以壶居多,色彩运用矿物颜料红、赭、褐、绿、黄青、蓝、橙等色。纹也丰富繁多,线条流畅婉转,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到了东汉,彩陶纹样、色样又由富丽趋向简约,出现粉绘、朱绘,并随着釉陶的大量出现,很快衰退消亡了,这便是汉代彩绘陶艺兴衰的大致过程。

(资料来源:世华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青花瓷器,是应用钴料作为着色颜料,在瓷胎上进行彩绘装饰,再施以透明釉,在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
  • 舍维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仅仅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古迹,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家庭住宅。这座城堡座落在法国中部罗亚尔河岸的一个美丽山谷中,是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展示着过去法国家庭生活的样貌。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与巴黎圣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样,都是为了遏止社会主义公社的发展而建造,标志着回归宗教与传统。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能成为精神生活和学习中心,以培养智慧、文化和修养等领域为宗旨。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涵盖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图书馆、学校和医院,还有西班牙王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 16、17世纪的袖珍肖像画主要装在吊坠的项链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礼物、爱情象征或是纪念出生或死亡的纪念品。到了18世纪,袖珍画因应珠宝而生,出现在项链垂饰或镶嵌在戒指或手镯中。期间许多来自欧洲的袖珍画画家来到美国为新共和国的公民作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袖珍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美国市场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