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杨银波:《民主论坛》六年统计报告(下)

杨银波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8月25日讯】注:本报告之时间跨度为1998年7月1日~2004年6月30日,不含2004年7月1日及2004年7月1日之后。作者地名为分布地域,而非籍贯。文章篇目除单篇发表之外,连载及附件当中的每篇小文章亦各自属于一篇。

§ § 中国大陆作者:超过6/10的支撑力量

(一)七批中国大陆作者

1998年,第一批:除前六位大陆作者〔朱虞夫(浙江)、陶海东(新疆)、徐文立(浙江)、秦永敏(湖北)、毛国良、钟国(上海)〕之外,还有浙江的王有才、祝正明、巫国瑞,山东的牟传珩,北京的陈飞宇,上海的蔡桂华,以及亚瑟、余音、傅兴、飞天等人。

1999年,第二批:北京的何德普、陈小雅、侯杰、高峰、沙裕光、查建国、高洪明、徐永海、刘凤钢,浙江的吴义龙、陈树庆、徐光,以及河北的青松等人。

2000年,第三批:北京的丁子霖、刘晓波、任畹町、杨子立、李志强、马强,四川的欧阳懿、方济各、张明、伊阁,吉林的冷万宝、李维,江苏的樊百华,广东的赵达功,陕西的林牧,湖北的行易,河北的郭起真,以及李国辉、白桦等人。

2001年,第四批:北京的余杰、任不寐、杨支柱、张耀杰、严正学、韩罡、吴蓓、路坤、胡佳、老木,江苏的杨天水、刘大生、许志林、梁学思、沈淦、张斌,湖南的陈少文、吴辉、王地、定兰,浙江的傅国涌、王荣清、火戈,山东的王金波、姜福祯、张铭山,四川的廖亦武、李亚东、邓垦,陕西的师涛、颜钧,湖北的吕新华,河南的高耀洁,黑龙江的肖利军,安徽的沈良庆,上海的沈继忠,以及葛红兵、周秋鹏、唐达雨、郝建、吴言等人。

2002年,第五批:北京的张晓平、金艳明、梁景路、娜仁花、淮生、陆祀、陆丰、刘荻,四川的明辉、熊伟、陈墨,陕西的赵常青、王中陵,山东的车宏年、刘云霞,广西的东海一枭,湖北的杜导斌,辽宁的田晓明,吉林的梁立维,福建的出尘,江苏的云中君,以及周国强、王克南、戴煌、云衡等人。

2003年,第六批:北京的庞皎明、关增礼、仇佩斐、康维、刘晨、林青、华颇、刘晓光,辽宁的郑贻春、杨春光、马明阳、李扬,江苏的张玉祥、褚毅平、刘勇诚、郭少坤,河南的宋保卓、于世文、刘真,湖南的张英红、金海涛、段振坤,陕西的徐锡亚、曹昌海、马晓明,云南的周平、吉筱林,河北的綦彦臣、郭小林,四川的王怡、鲁连,上海的樊功、危舟,山东的李建强,湖北的李卫平,安徽的张林,甘肃的黄英,广东的刘水,天津的张锋,海南的郑在天,重庆的杨银波,以及齐辉、曾学清、诗与刀、纳兰红日等人。

2004年,第七批:贵州的康成、李任科、方家华,重庆的许万平、李运生,湖北的曾仁全,浙江的田建模,以及湖南的谢荣华等人。

仅以上述170位大陆作者进行估算:在《民主论坛》346位大陆个人作者当中,可能有86位北京作者(24.855%)、25位四川作者(7.225%)、24位江苏作者(6.936%)、23位浙江作者(6.647%)、17位湖南作者(4.913%)、16位陕西作者(4.624%)、14位山东作者(4.046%)、12位湖北作者(3.468%)、10位上海作者(2.890%)、10位河南作者(2.890%)、10位辽宁作者(2.890%),以及99位其它大陆省市作者(28.613%)。

(二)附注

22位“狱中牢中斗士”包括前五批大陆作者——第一批:朱虞夫、陶海东、秦永敏、祝正明。第二批:何德普、查建国、高洪明、徐永海、刘凤钢、吴义龙、徐光、青松。第三批:杨子立、欧阳懿、伊阁。第四批:颜钧、王金波、吕新华、陈少文。第五批:赵常青。以及,美国的杨建利和王炳章。

(三)作者由海外转向中国大陆
这是《民主论坛》非常重要的进展。且看6位美国高产作者发表500篇文章的历年数据变化——
第一周年(217篇):伊铭,38篇;洪哲胜,37篇;凌锋,35篇;傅申奇,33篇;张伟国,40篇;陈破空,34篇。第二周年(138篇):伊铭,25篇;洪哲胜,31篇;凌锋,29篇;傅申奇,17篇;张伟国,22篇;陈破空,14篇。第三周年(109篇):伊铭,20篇;洪哲胜,10篇;凌锋,11篇;傅申奇,21篇;张伟国,13篇;陈破空,11篇。第四周年(23篇):伊铭,4篇;洪哲胜,6篇;凌锋,3篇;傅申奇,8篇;张伟国,1篇;陈破空,1篇。第五周年(7篇):伊铭,2篇;洪哲胜,5篇;凌锋,0篇;傅申奇,0篇;张伟国,0篇;陈破空,0篇。第六周年(6篇):伊铭,0篇;洪哲胜,2篇;凌锋,2篇;傅申奇,0篇;张伟国,0篇;陈破空,2篇。

(四)综上所述
以上中国大陆、美国、台湾、其他国家和地区个人作者的数据表明:1、《民主论坛》的重心在中国大陆,大陆有超过6/10的支撑力量。而大陆最大的协助力量和同道伙伴在美国,台湾也在渐渐发挥作用。2、《民主论坛》的作者由主要是国外作者,过渡到大部分是大陆作者。这个过渡的重要转折点是第四周年(2001年7月1日~2002年6月30日)。该变化目前仍在继续,即:大陆作者的比例将越来越大,这标志着《民主论坛》越来越走向大陆本土化——目前在《民主论坛》发表文章的作者,占绝大多数来自大陆。3、北京是《民主论坛》作者的首要集中地,四川、浙江、江苏是重要集中地,湖南、山东、陕西、湖北、上海、河南、辽宁也很重要。

§ § 个人作者的年龄分布

(一)八个年龄段的作者

《民主论坛》的565位个人作者分布于各年龄段。

最年长的是已于2001年12月19日去世的王若望,他于1918年2月4日出生,这是10年代的作者。20年代的作者有:陈家骅(1923年)、刘宾雁(1924年)、巫国瑞(1925年11月12日)、林牧(1927年10月)等人。30年代的作者有:郭罗基(1932年)、鲍彤(1932年)、张良生(1933年)、黄鹤云(1935年)、丁子霖(1936年)、黄英(1937年)、洪哲胜(1939年10月14日)等人。

40年代的作者有:黄翔(1941年)、徐锡亚(1943年)、孙维邦(1943年)、徐文立(1943年7月9日)、任畹町(1944年)、陈泱潮(1945年)、蔡楚(1945年)、胡安宁(1945年)、黄河清(1946年)、张先梁(1946年6月5日)、郭小林(1946年10月)、明辉(1947年)、丁证霖(1947年)、辛灏年(1947年11月)、王炳章(1948年)、王希哲(1948年8月13日)、林牧晨(1948年11月10日)、方家华(1949年12月8日)等人。
50年代的作者有:李任科(1950年)、薛伟(1950年)、范似栋(1950年)、刘劭夫(1950年)、肖利军(1951年)、高寒(1951年3月)、许志林(1951年11月)、张钰(1952年)、沈淦(1952年)、陈维健(1952年)、朱虞夫(1953年2月13日)、陈礼江(1954年)、方觉(1955年)、樊百华(1955年8月)、李运生(1953年10月20日)、刘晓波(1955年12月28日)、张伟国(1956年)、杨春光(1956年)、姜福祯(1956年4月)、黄永森(1956年6月)、秦晋(1957年)、廖亦武(1958年)、郑贻春(1959年1月27日)等人。

60年代的作者有:冷万宝(1960年10月17日)、梁立维(1961年)、许万平(1961年4月11日)、杨天水(1961年4月12日)、田晓明(1962年)、张锋(1962年)、祝正明(1962年10月2日)、沈良庆(1962年10月6日)、赵平波(1962年11月)、陈少文(1962年12月25日)、王地(1963年)、陈破空(1963年)、杨子立(1963年)、陈飞宇(1963年)、汤一心(1963年5月25日)、张林(1963年6月2日)、张铭山(1963年10月24日)、曾仁全(1964年)、李卫平(1964年2月)、梁景路(1964年9月)、康成(1964年9月19日)、綦彦臣(1964年10月25日)。以及——

李建强(1964年11月23日)、东海一枭(1964年12月10日)、杜导斌(1964年12月12日)、刘云霞(1965年)、马明阳(1965年)、王坚(1966年3月11日)、林青(1967年)、韩罡(1967年)、吴义龙(1967年5月1日)、谢万军(1967年7月10日)、刘水(1967年9月)、周勇军(1967年9月16日)、于世文(1967年10月)、蒋品超(1967年10月10日)、李维(1967年10月16日)、欧阳懿(1968年)、葛红兵(1968年)、徐光(1968年)、金海涛(1968年)、师涛(1968年7月25日)、张英红(1968年8月)、诗与刀 (1969年)、童振源(1969年)、段振坤(1969年2月)、赵常青(1969年4月)等人。

70年代的作者有:马强(1970年)、陈复(1970年)、刘飞跃(1970年2月5日)、李志强(1971年)、吕新华(1972年8月1日)、敖博(1972年10月19日)、王金波(1972年10月25日)、曹德强(1972年12月27日)、颜钧(1973年)、王怡(1973年6月)、樊功(1973年6月4日)、余杰(1973年10月3日)、张斌(1974年)、达拉嘉(1974年)、陈宣甫(1975年)、出尘(1976年)、危舟(1977年)、刘勇诚(1978年)等人。

80年代的作者有:刘荻(1980年10月9日)、郑在天(1981年)、刘晓光(1983年)、杨银波(1983年3月3日)等人。

在上述122人当中——只差一天同年同月同日生者:许万平、杨天水。同月同日生者:綦彦臣、王金波。只差一天同月同日生者:张铭山与綦彦臣、王金波,王若望(已逝)与刘飞跃,樊功与张先梁,徐文立与谢万军,祝正明与余杰,刘荻与蒋品超,李维与冷万宝,敖博与李运生,曹德强与刘晓波。

(二)估算

在上述122人当中:10年代人,占0.820%;20年代人,占3.279%;30年代人,占5.738%;40年代人,占14.754%;50年代人,占18.852%;60年代人,占38.525%;70年代人,占14.754%;80年代人,占3.279%。其中,50年代人、60年代人共占比例接近3/5,60年代人所占比例最大,接近2/5。40年代人和70年代人比例相当;20年代人和80年代人比例相当。由此进行估算:《民主论坛》可能有4位10年代作者、18位20年代作者、33位30年代作者、83位40年代作者、107位50年代作者、219位60年代作者、83位70年代作者、18位80年代作者(10年代作者、20年代作者、80年代作者的人数估算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其总人数应仅在20人之内)。

(三)综上所述

《民主论坛》是一个以60年代人为主轴,10年代人~50年代人比70年代人~80年代人比例偏大的“三角面”结构,整体年龄结构相对平衡、坚实。目前,35岁~54岁(50年代人、60年代人)的作者是《民主论坛》的支柱力量,他们能最大程度地影响《民主论坛》的风格和质量,使《民主论坛》趋向于稳健,不失经验、学识、智慧、品性、激情与行动力。同时,通过坐标图分析:5年之后,70年代人的比例将与60年代人在《民主论坛》几乎相当。70年代人将是《民主论坛》5年后的两大支柱之一。@

(大纪元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专栏】杨银波:最危险的反歧视
杨银波:中国农民工调查—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
杨银波:专访大陆政论作家郑贻春
【专栏】杨银波:国际人权互动很有必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