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消息

印度跻身全球研发中心

【大纪元8月19日讯】(亚洲时报记者Kunal Kumar Kundu8月19日报导)孟买 — 凯兰是印度经济的新一代弄潮先锋。她的生物技术公司-比肯印度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使其成为印度最富有的女人,这标志着印度成为研发领域的一颗新星。

《财富》500强公司中的100家,包括特尔斐、礼来公司、惠普、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以及其他国际大公司过去5年纷纷在印度设立研发机构。通用电气在印度班加罗尔成立的约翰· 韦尔奇技术中心是该公司设在美国以外地区的最大研发机构。估计通用投资6000万美元,雇佣了1600名研究人员,并计划把雇员增加至2400人。通用塑胶在印度有一支300人组成的研发队伍。印度通用发动机公司已为通用的最先进洗衣机研制出一种几乎没有噪音的发动机。该公司每年生产数百万台发动机,成为重要的发动机供应中心。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设在班加罗尔的研究中心从事航空电子控制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仿制以及软体发展。

印度最著名的研发公司是在制药行业,如冉巴希公司、阮氏实验室和太阳制药等。印度的生物技术日新月异,比肯和Shanta Biotech更是这一行业的领头羊。印度信任生命科学公司的干细胞研究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认可。质量、信誉、可靠性以及合理的成本结构使印度成为世界资讯技术外包中心,而且现在它还出人意料地发展成为制药研发中心。

印度在药品研发方面咄咄逼人的增长势头给欧洲带来沉重的竞争压力。安永国际会计公司最近在研究报告中把印度视为一个新兴的药品开发、生物技术和化学制品研发外包中心。欧洲委员会发表报告呼吁加强欧盟和印度在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合作。该报告指出,“欧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印度的生物技术在过去几年里突飞猛进。它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如何成功地把印度的生物技术整合到全球生物技术革新系统中去。”

印度制药公司正寻求非传统的商业模式(即从以商业促研究的模式向以研究促商业的模式转变)以利用市场竞争和抓住机会。事实上,2003年印度制药公司是向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提交原料药文件最多的国家,总共有126份,占所有进入美国市场的药品的20%,比西班牙、意大利、以色列和中国还高。

根据安永2004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报告,预计印度的生物技术领域在未来5年内将创造50亿美元的收入和100万个就业岗位。因为许多公司都集中精力提高生产力,加之好几家美国和欧洲公司都面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合作是必然的。印度凭借丰富的高质量/低人工的技术人才成为欧美公司的合作首选。

印度制药巨头还积极参与全球研发领域并取得了显着成就。全球10大医药产品生产厂家有8家都在印度生产加工产品。2003年印度制药公司开始海外并购:冉巴希公司收购法国阿文提斯;Wockhardt兼并英国CP 药品公司;Zydus Cadila收购法国雅莱,所有这些收购行动都使印度公司打入国际市场。

另外还有大量入境投资。像瑞士罗氏大药厂、德国拜耳制药、阿文提斯和美国凯龙公司等跨国公司已经把印度作为它们的高级药物成分的地区供应中心。临床研究外包业迅速发展起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已把在印度的研发费用翻了一番,增至1300万美元。诺华、阿斯特拉制药、礼来和葛兰素史克等公司也把印度作为它们的临床研究的全球中心。

Divi’s Labs、Vimta Labs和Matrix Labs等小型公司是这一行业的新星,但它们对印度发展成为国际研发中心也起了很大作用。研发不再局限于政府或大公司。例如,印度的专利申请从1995年的4000个增至去年的1.5万个。《当代全球商务》估计印度向美国提交的专利申请从1997年的183个增加至2003年的1700个。

汽车工业是另一个革新领域。跨国汽车公司最初来印度是为了发掘这里潜在的巨大汽车市场。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不得不使用本地零件-最初质量很差。但零件制造商与跨国公司的交互作用不但很快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而且还引起了当初人们做梦也没想到的汽车革命。今天,印度汽车配件公司借助电脑进行设计和生产,不断设计出成本低、效率高的新款式。这种设计理念已使印度成为全球玩家,去年该国的汽车零配件出口多达10亿美元。2003-04年的汽车出口突破10万辆。

印度为何在这些领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印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高过中国。根据管理学院(IMD)的《2001年世界竞争力年鉴》, 在25-34岁这个年龄阶段,8%的印度人受过高等教育,而中国只有5%。而且,印度的绝大多数大学课程都用英语教授,而中国使用汉语。印度每年培养出约230万名大学本科毕业生,30万名左右工程师。IMD根据全球30个国家的大学教育制度满足经济竞争需要的程度进行评分排名的结果是,印度得分6.2,名列第六;而中国得分只有4.4,排名第25位。

相对于自己的经济需求,印度也有大量技工,特别是工程师。根据IMD的调查,印度的技工人数在30个国家中排名第三。事实上,在30个国家中,印度拥有的合格工程师最多,而中国排在第29位。在过去那种政府分配工商许可证的黑暗日子里,公司没有研发积极性。但上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引发的激烈竞争使得研发成为竞争求存的一种基本工具。其他亚洲经济实体如南韩和台湾把劳动密集型生产作为它们经济起飞的平台,利用它们的廉价劳动力,后来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印度错过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机会,不过现在它抓住脑力出口的大好时机。这种脑力输出已从电脑软体行业扩散到技术密集型的生产领域。现在印度正在发起研发革命。(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