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

【大纪元8月15日讯】(据自由亚洲电台含青报导)据来自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消息,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与会的专家指出,这主要归咎于中国家长对其独生子女的过高期望。就此,本台记者含青邀请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的蓝云教授和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院社会学副教授邓小刚进行了讨论。

记者:首先想请教蓝云教授,中国目前大概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这么比较高的情况呢?

蓝教授:从心理学的历史上来看,一般来说如果不发达的国家或不发达的地区忧郁症的比例是比较低的,我们现在的20%实际上跟美国和其他工业化的国家已经是不相上下,所以这可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要出现的问题,很可能这意味着中国至少在城市部分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跟发达国家看齐,就是说有一些发达国家所要经历的这些毛病、心理问题很可能在中国都会出现,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警告,中国为什么会这么多人得忧郁症,就是说社会对他们、对孩子的压力,家庭对孩子的压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所能说的,就是说整个的来说,我们的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过于狭隘,如果你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在一般人的眼里不管是老师也好,家长也好,你就不是一个成功的人,你就是一个失败的学生,是个失败的孩子,像这样的高期望值,往往就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

记者:邓教授您的看法呢?

邓教授:我基本上跟蓝教授的看法都差不太多,中国文化一般影响就是说比较注意以批评为主,西方文化比较注意就是鼓励孩子,让孩子感觉良好,中国文化比较喜用耻辱,不过耻辱能够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有一个就是像蓝教授说的这样对于幸福的定义比较狭隘窄,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的标志,那主要现在就是看你是不是能够上好大学,是不是能够有房子、有车这种,但是从这一方面就造成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社会问题,之前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不重视就反映到社会上很多问题,比如说像大学生自杀,或者像云南大学的马家爵杀死四个同窗,实际上都是反映这种心理上的这个问题,而且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给孩子造成压力也大,比如说1998年美国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他们调查结果反应就是说,问学生大约有多少人喜欢学习,小学中有8%左右,到高中只有4%,那么真正喜欢学习,所以在中国这种社会环境教育制度给孩子造成过大的负担,从幼儿园到上重点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造成负担过重。

记者:邓教授我还想请问您,像有的专家指出中国的儿童出现抑郁症,他觉得还有特殊的背景,就是中国这个独生子女政策,是不是也造成家长对孩子过高的不合实际的期望,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呢?

邓教授:就是说一方面就是人口政策造成独生子女,但是独生子女一个是由于父母还有老年人,爷爷奶奶这一辈,至少是两代人的期望都放在这个第三代人身上,所以 对孩子的期望就过高,而在同时孩子又是整个家里宠爱的中心,所以没有其他兄弟姊妹,这样的话也容易造成他们精神上不是特别健康。

记者:蓝云教授,您觉得独生子女的因素在这其中有没有起到一定作用呢?

蓝教授:我觉得这很可能是一个问题,就是说如果家里有其他的孩子的话,孩子很可能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而且同缔之间互相也有个社会支持的力量在那里,而中国 的孩子他们往往比较孤单,所以如果受到压力的话,他们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没有一个另外支持他的力量的话,这就造成忧郁症比较高的因素。但是,我觉得 就是我们是不是因为我们对他的期望高造成忧郁症,我们就应该取消期望呢?这也是不对,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家庭养育孩子的气氛和他的那种风格是有 两个因素造成的,一个是期望值的高低,还有一个就是对孩子的支持程度,光有一个都不行,光有高的期望值没有支持不行,或者光有支持没有期望值也不行,所 以,我们不能因为忧郁症的增高就普遍的把期望值降低,那样的话,我们很可能也会导致教育孩子的失败。我看我们问题是说在高期望值的同时要给孩子提供心理和 其他方面、社会方面的支持,就是说高期望值附予高的支持率,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够健康,才能够健康的成长。

记者:邓教授,您在这方面还有什么建议吗?

邓教授:就像刚才蓝教授说的一个是期望值,一个是支持系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说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支持系统不管事,支持系统只是批评的过多,而真正能够积 极的支持孩子的比较少,还有一个我觉得中国对于神经性疾病的认识非常肤浅,或者是很多人基本上是无知,所以说现在应该更多的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将来意 识到光是这种消极批评是不管用,怎么样能够建立起一种更积极、有效的这种支持系统是非常重要。

(以上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