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探源

百家姓溯源:陈

姓氏由来

  

陈(chen2)姓有五种来源:

  

1、 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赞赏。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为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侯,在太昊之墟奉守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厉公的儿子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

  

2、 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二是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三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 出自白永贵之后。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4、 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公元二十四年,楚惠王派遣公孙朝伐陈,陈国灭亡后,子孙以国为氏。又广陵陈氏(在今江苏镇江东北)原姓刘,鲁相没有儿子,以外孙刘矫继承陈姓,其后裔也有继承陈姓的。

  

5、 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姓氏分布

  

自陈国内乱后,陈氏有几次外迁,分别为陈留、阳武户牍乡和固始。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两次南迁福建。一是唐高宗总章二年,朝廷派陈政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陈政卒后,其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局势后,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于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因之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其子孙称为“开漳圣王派”。二是颖川陈实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同安,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氏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煚,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后有的在琉球群岛落户。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谋生。例如,陈臣留率亲族百余人迁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迁至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澳大利亚等国家。

  

姓氏名人

  

陈平:西汉初年大臣,历任惠帝、吕后、文帝时丞相,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他曾在楚汉战争中替刘邦出谋划策,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了大功。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瓶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他又出秘计使刘邦脱离险境,转危为安,与张良齐名,史称“良平”。吕后死后,陈平与周勃等人合谋铲除了吕后的党羽,拥立汉文帝当政。

  

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学,师事谯周,在蜀汉为观阁令史,因不愿屈事宦官黄皓,屡遭谴黜。入晋,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搜集三国时官私著作,着成《三国志》。书以三国并列,亦属创例。另撰有《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陈霸先:即陈武帝。南朝陈的建立者。公元557至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昊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小吏出身。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西南)起兵,受湘东王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合,讨灭侯景,任征虏将军。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被杀,他与王僧辩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奉萧方智为梁王、太宰。天成元年(555年),王僧辩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又袭杀王僧辩,立方智为帝(梁敬帝),改元绍泰。同年击败北齐的进攻,受封陈王。萧方智太平二年(557年),代梁自立,改元永定。

  

陈子昂:唐初文学家,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他所作的文章大多朴实畅达,取法古代散文。他的《感遇》诗38首,有的感怀身世,有的讽谏朝政,风格高昂清峻,为世人所称赞。

  

陈抟:道人。宋亳州真源人,字图南,号扶摇子。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绝仕途,隐居。相传每寝处辄百余日不起。宋太宗太平兴国中两至京师,为帝所重,赐号“希夷先生”。好读《易》,着《无极图》及《先天图》,以为万物一体,唯有超绝万有之“一大理法”存在。其说经周敦颐、邵雍推演,实为理学发端。有《指玄篇》、《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正易心法》等。

  

陈刚:元温州平阳人,字公潜。受业胡长孺之门,尽得其学。文宗西京,诗亦不屑六朝以下。后两目盲,人有求其文者,犹能口授。学者称潜斋先生。有《五经问难》、《四书通辨述》、《浑天仪说》等。@(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