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万象

品绿茶‧寻古风

【大纪元6月23日讯】西湖龙井茶,北宋时期已列为贡茶。近十五年来,中国历史名茶的风韵深深吸引了台北的茶人,茶打开了炎黄子孙回归传统、触及内在的愿望……

大多数台湾人喜欢绿茶具美容、抗癌的保健功效,但平常仍比较习惯喝半酦酵的乌龙茶。近五十年来,台湾北部的三峡茶区已生产半世纪的龙井茶内外销,这几年更积极主办碧螺春比赛评选会,大力推广台湾生产的龙井、碧螺春,品饮绿茶的风气渐渐成形。

而十五年来,中国狮峰龙井茶、余杭径山茶这些历史名茶的风韵,深深吸引了台北的茶人与行家,为台湾茶文化与文化人注入了思古幽情。

狮峰龙井除了香气特殊、风格灵活之外,名茶背后的历史风华,深植在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中,借着茶打开了内心世界,回归传统其实是想触及内在,从物质到精神,历史名茶触发了现代人心灵根柢的渴望。

极品龙井 绿色皇后

驰名中外、享誉千年的西湖龙井茶,自北宋时期已列为贡茶,如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下天竺香林洞产的“香林茶”、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

宋代文豪苏东坡当时称颂龙井茶:“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龙井茶原产地浙江杭州,为南宋国都、历史古城,文物繁华、人才荟萃,西湖风景绮丽,三面环山、峰峦叠翠,每当冬去春来产茶季节,龙井产茶山区如:狮峰、天竺、虎跑、梅家坞、满觉垄等,经常笼罩在“不雨山长涧,无云水自阴”的生态环境里,形成了茶树生长在植被、空气、水分、土壤的四大自然要素的优化组合之中。

向以“形美、色翠、香郁、甘味”四绝著称的龙井茶、千百年来文墨吟咏,王相珍宠,历史风华至今不衰,获奖连连,故被喻为世界名茶王国中的“绿色皇后”。

野生茶树 找回乾隆御茶时节

清朝乾隆皇帝曾六次下江南,据说每次到江南都会到龙井狮峰山观察,特地跑去产地品赏龙井茶,当时写下了四篇茶诗。

一七八四年三月初春,乾隆素服来到杭州狮峰山下,在胡公庙品赏龙井茶,顿绝甘香若兰,赞美好茶!好茶!于是追问老和尚好茶长在什么地方?老和尚带乾隆皇帝到寺院门前的茶园观看,这小块茶园总共有十八颗茶树,乾隆便赋诗留恋,从此十八颗茶树被封为御茶园,相传保留至今。狮峰龙井从此年年进贡皇室,龙井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在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所做的〈观采茶作歌〉中写道:“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句中的“火前”是指:茶叶采自寒食禁火之前,现在俗称“明前”,相当于每年的四月四、五日以前,春天在清明以前采制的龙井太过细嫩,香味尚未周全,清明节过后再采制的茶,又嫌太老一些,茶汤不够细腻秀雅。

乾隆当时很内行,已掌握了绿茶采制的节气关键,认为清明节当天所采制的龙井茶最佳。但这些经验似乎与现在龙井村所谓的“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个草”鼓励越早采越好有很大的出入。为什么二、三百前的龙井在清明节时采制,而二、三百年以后的龙井,最好采三月份的明前茶呢?

主要原因是现在的气候太热了,一百年前的天气,杭州在清明以前恐怕还是零度上下,茶芽根本冒不出来,近二十年来气温升高很多,不早采制,恐怕很快就茁壮粗老。

古今论茶的对比下,茶的自然生态条件变差,品质不知不觉地在下滑,唯一可安慰人心,追寻古代名茶的遗韵,只有寻觅山边荒野、自生的野生龙井茶种,采制野生的龙井,恢复老龙泓的质韵。

现在的野生狮峰茶,刚好就在清明节方能采制,应合了古今论茶的观点。──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