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最具魅力 《反恐特警组》新鲜生猛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4月28日讯】动作警匪片《反恐特警组》风格另类。虽然从内容上看,它不具颠覆性,如仍然正邪对立,邪不压正;如警队里的孤胆英雄永远面对双重敌人,一是亡命之徒,一是官僚机构;如几条情节线索的耐心铺陈,必然要在影片最后汇合到一处,在高潮戏里做一了结。但《反恐特警组》对这些老生常谈地处理并不按牌理出牌,这种 “无视规则”、“自行其是”的风格,直接塑造了影片轻灵、新鲜、粗糙、生猛的外观。作为一名深受类型片“荼毒”的观众,我那激情丧失殆尽的欣赏口味,突然被这部电影不由分说地一番横冲直撞,实在大快朵颐。

  该片剧情不完整、人物行动缺乏逻辑,离严谨、精致相差很远。本来是群像式的特警组,戏份却全给了斯特里特(科林法瑞尔饰)一个人,那个叫哈里森(塞缪尔 L杰克逊饰)的黑人特警组小队召集人只在出场的时候给人留下点印象。斯特里特的前女友和枪械库的同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全然不做铺垫和呼应。
  片子的不少桥段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但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些桥段的设计实在漫不经心(斯特里特在靶场和T.J.的比赛,镜头竟然和前一场比赛完全一样!真替导演捏一把汗)。大量不着边际的嘻哈乐和摇滚乐伴随着影片的快节奏,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极像“反恐特警组”之风格。

  影片高潮部分,也没有受到编导“优待”。节奏到了这里绝不会慢下来,什么回味、沉浸、留白全都靠边。哈里森队长说得好,“你以为这是在拍吴宇森的电影么?”你要是觉得意犹未尽,觉得不过瘾,好办———再看一遍。高潮如何结束,在该片中不成问题,好像百米赛跑,用不着起承转合,只要冲刺、撞线,一鼓作气。那样的速度和节奏酣畅淋漓。
  

  

  动作警匪片《反恐特警组》风格另类。虽然从内容上看,它不具颠覆性,如仍然正邪对立,邪不压正;如警队里的孤胆英雄永远面对双重敌人,一是亡命之徒,一是官僚机构;如几条情节线索的耐心铺陈,必然要在影片最后汇合到一处,在高潮戏里做一了结。但《反恐特警组》对这些老生常谈地处理并不按牌理出牌,这种 “无视规则”、“自行其是”的风格,直接塑造了影片轻灵、新鲜、粗糙、生猛的外观。作为一名深受类型片“荼毒”的观众,我那激情丧失殆尽的欣赏口味,突然被这部电影不由分说地一番横冲直撞,实在大快朵颐。

  该片剧情不完整、人物行动缺乏逻辑,离严谨、精致相差很远。本来是群像式的特警组,戏份却全给了斯特里特(科林法瑞尔饰)一个人,那个叫哈里森(塞缪尔 L杰克逊饰)的黑人特警组小队召集人只在出场的时候给人留下点印象。斯特里特的前女友和枪械库的同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全然不做铺垫和呼应。

  影片没有在正邪之间作慎重表态,斯特里特和拍档的反目,在讲究义气的中国人看来,多少有些卖友求荣的意思。关键时刻不和朋友站在一起,这样的情节在我们的电影里一定要交待得非此即彼:要么是卖友求荣,要么是大义灭亲,决不可能有第三条路线。但在讲究个性独立的美国人看来,这无关对错,只是价值观不一样。不像中国人交朋友,总惦记着要把属于自己的什么东西献上友谊的祭坛,仿佛这样才够交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MTV式的、兴致所至的镜头组接使影片充满了街头少年般的青春冲动。影片经常用完全垂直的街区大俯角镜头,同机位跳接拉开。动作场面大量依靠手持摄影,镜头运动不避讳即兴的成分,但演员表演中最精彩的部分又从不会漏掉,看似粗糙,但却是最高明的现场实录的效果。凡此种种,都使整部电影就像它的男主人公那样,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令人着迷的、满不在乎的生猛劲儿。

   《反恐特警组》瑕不掩瑜

   美国军警是“武装到牙齿”的一群人,很多年轻人从《反恐特警组》里领略个中含义。在剧中以哈里森和斯特里特为首的洛杉矶特警,全部穿戴黑盔黑甲,手持强力武器,每次行动都如猛虎下山,好似神兵天降、煞是威风。

   王晶推销其新片《青年干探》时说“每一个看完我的新片的青年都马上会有去当警察的冲动”未免言过其实,不过这话用来评论《反恐特警组》倒是恰如其分。

  本片导演克拉克约翰逊这回首次执导大银幕作品,他凭在警匪题材电视剧中多年浸淫积累的经验,成功、从容地驾驭了《反恐特警组》。影片聘请现实生活中的 S.W.A.T.警官担任动作指导,故此才有科林法瑞尔和塞缪尔L杰克逊等人有板有眼的一招一式,特别是其中射击场比武的一场戏,完全可以当作教学片使用。

   现今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大行其道,不少热衷《反恐精英》游戏的年轻人都对该片兴趣浓厚,不过这回不用敲击键盘,只要瞪大眼睛盯住荧光屏即可。

   导演刻意要营造出现代感和速度感极强的视听效果。伴随着片中的音乐节奏,使人有种置身于迪厅的感觉,好莱坞刺激观众感官的手法百试不爽。

   美中不足的是,导演过于重视动作线索,忽略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这就使所有的人物形象都略显单薄。影片前半部的铺垫也有些拖沓冗长,法瑞尔和他走上邪路的好友之间的情谊没有很好的表现,致使最后的决战戏无法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相比于那些“酷毙了”的好莱坞动作片,比如《生死时速》,《反恐特警组》还是略逊了一筹。

  片子的不少桥段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但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些桥段的设计实在漫不经心(斯特里特在靶场和T.J.的比赛,镜头竟然和前一场比赛完全一样!真替导演捏一把汗)。大量不着边际的嘻哈乐和摇滚乐伴随着影片的快节奏,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极像“反恐特警组”之风格。

  影片高潮部分,也没有受到编导“优待”。节奏到了这里绝不会慢下来,什么回味、沉浸、留白全都靠边。哈里森队长说得好,“你以为这是在拍吴宇森的电影么?”你要是觉得意犹未尽,觉得不过瘾,好办———再看一遍。高潮如何结束,在该片中不成问题,好像百米赛跑,用不着起承转合,只要冲刺、撞线,一鼓作气。那样的速度和节奏酣畅淋漓。

   真实最具魅力

  《反恐特警组》引人入胜。这得益于快速剪辑、凌厉音乐、灵活机位等因素,但至关重要的是该片对真实感的追求。在某些情况下,真实胜过技术指标,如摄影师在纪录突发新闻现场时,构图不好、光圈不准、画面晃动、声音失真等都不是问题,拿到最鲜活的素材才是第一要务。

  影片为了突出、还原真实感,采用手持摄影,晃动的画面接近纪录片;插入不少摄像机拍摄的低像质画面,它们比胶片画面颗粒大、看上去不清晰,但营造了真实氛围。导演对镜头的运用不但合理,简直细心,为了给加入低像质画面个理由,还特意安排一位手持家用摄像机的群众在剧情中。

  俯拍镜头接近西方电视新闻航拍的视角,摇镜头、跟拍镜头模仿了第一人称的视角,观众仿佛不是电影的被动观赏者,而成为了身临其境的参与者。对上述多种镜头的跳接最吸引人,大量信息扑面而来,目不暇接。警匪对决的几场戏剪辑时不按常规,如在地面枪战时突然插入一直升机高速滑过的画面,凡此种种令观众感观保持高度兴奋。

   除了镜头的运用,反恐特警们的制式装备、特种武器、多变战术等都完全还原真实。影片变得好像北京电视台名牌栏目《法治进行时》纪录的现场般生命力旺盛。真实的、正在进行时的自然吸引观众。

   拿什么给后代怀旧

  和好莱坞很多热门片一样,《反恐特警组》改编自上世纪70年代的一部收视率极高的电视系列剧。影片中向电视剧的“致敬”戏随处可见。如反恐特警队员聚在一起看电视时,荧屏上正是原作电视剧的画面;当队员们通过考试,在戴克父亲开的酒馆里举杯庆祝时,观众会听出他们正在合唱原作的主题歌。随后戴克的父亲出场了,扮演他的人名叫罗德佩里,30年前他在电视剧版《反恐特警组》中扮演的正是戴克。

   30年后的罗德佩里已是80高龄的老人,当年的观众如今大多两鬓染霜。20世纪的人坐在21世纪的电影院里,熟悉的人物和旋律又一次浮现,于是他们知道自己在这世界上并不孤独。因为那些曾经感动过他们的事物,历经岁月涤荡仍然被人传颂;于是他们知道自己在这世界上并不安全,因为那些曾经威胁过他们或他们身边人安全的事物,在新千年里依旧“生机勃勃”、变本加厉,并非是只存在于大银幕上的娱乐。

  我们作为“隔岸观火”的观众,模模糊糊地感觉到该片与同类反恐影片的一些区别,它的题材更生活化,素材也更写实(如片头一场抢劫银行的戏中,背景声选自 1997年一起真实抢劫案中的警方通话录音)。但从根本上讲,我们永远无法体会到大洋彼岸观众在观影后那种心有灵犀的愉悦。环顾当今国内影视圈,我找不出哪怕一部作品可供几十年后的子孙改编。到那时,后人们将无法怀旧。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女乌玛-瑟曼主演 吴宇森科幻新作四月放映
小劳勃道尼当“钢铁人”前 曾是反派角色候选人
《绝地战警4:生死与共》获好评 7月线上发行
胡瓜曾国城提携后辈受敬重 徐凯希曝蓝心湄暖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