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城中文学校文化讲座介绍中国人生活哲学

标签:

【大纪元12月12日讯】盖城中文学校日前邀该校创校校长许翼云与师生家长谈“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并邀该校第七任校长彭森明以及第一任教务长蒋孝瑛,与家长谈教学经验和办学理念。

曾经任教于马里兰大学,并曾担任台湾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许翼云,十一月二十四日应邀回到他于三十年前创办的盖城中文学校,和该校学子谈“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身为科技专家,并对传延中华文化不遗余力的许翼云表示:中华文化源于儒家和道家,如同二根筷子一动一静、一刚一柔、相辅相成;后来又加入佛家,因而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使中华文化更加巩固。

许教授表示:大约三千年前,正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黄河流域农业兴盛,在技术思想各方面竞争极为激烈,因而蓬勃发展出儒、道两个学派。儒家讲父慈子孝、上下有别、敬老尊贤。“仁”就是两人互相尊重,是人际关系的基础。道家由老子开始,讲求柔和谦让。因此当孔子向耄耋之年的老子请教如何能达到永恒时,老子表示自己的牙齿坚硬而逐渐稀疏,舌头柔软却历久不衰,以此说明了“以柔克刚”的道理。

老子之后的道家继承者是庄子,庄子崇尚大自然,不拘泥于世俗,闻妻丧而不悲,观鱼而知鱼乐于其中。道家的易经讲的是阴阳两极,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易经的八挂讲求顺应大自然的和谐。中国人由历代皇朝的兴衰和个人生活的起伏,都可用儒道两家的积极和消极论来调适。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也可见于古代绘画,不论山水和花草极少画人,即使画人,人也仅是大自然中的一小部分,不像西方的个人主义,明显表现于中古世纪的人物画中。现代社会各种冲突大都由于过度注重个人,中国哲学里的容忍谦虚以及讲求和谐,正是解决纷争之道。但形而上的儒、道两家无法帮助生活贫困的大众,于是佛家因应而生。佛家讲因果报应和生命轮回,简明易懂,为一般社会大众普遍接受,因而与儒、道成为两千年来中国生活哲学的三大学派。

文化讲座完毕之后,许翼云及其夫人蒋孝瑛,以及前一晚甫由台湾清华大学返美渡假的彭森明教授,一同为盖城的老师和家长们主讲另一场座谈会:“瞻前顾后 — 盖城中文学校的历史与发展”。

许翼云首先表示:一九七四年他们由七个中国人的家庭开始,创办了马里兰州第一所教育局立案、有学分、且非营利的中文学校。现在大华府地区有几所中文学校都是由盖城延伸出来的。当时的家长们都很投入,相处得很好,因而成为一群好朋友,彼此戏称“盖帮”。盖帮的帮主是创校校长许翼云,第七届校长彭森明自然是盖帮的“七袋长老”。

彭森明曾任马里兰大学教授,去年自美国联邦教育部退休后,应邀返台为台湾教育奉献心力,现担任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并积极为台湾发展“教育研究资料库”。彭森明提到盖城中文学校曾是全美中文学校的榜样,亦曾主办全美中文学校联谊会。他强调中文学校应该要以自己的特色来设计课程,多多利用侨委会所提供的各种资源,以渐进式的教学提升学生学中文的兴趣,让孩子由生活中相关的活动学习语文,进而融入中国人做人处事的道理。

在回应家长有关注音与拼音的问题时,彭教授表示:注音是中国文字的基础,有助于造字和发音,学好注音之后再学拼音就不难了。同样的,学好正体字以后再学简体字,绝对不是问题。教师应利用小孩子良好的记忆力去记诵趣味性的故事或儿歌,如此可以很快提升孩子的语文能力。





许翼云的夫人蒋孝瑛曾是盖城第一任教务长及老师,她强调家长必须尽量在家中与孩子说国语,帮助孩子习于中文的听说读写是家长的责任,中文学校上课时间有限,家长若不肯帮忙,学生就学得很慢。她并主张中文教材不必局限于课本,且应与美国文化结合,她更鼓励家长以赞美来引导孩子学习中文。

盖城现任校长林秀兰也指出:语言的学习必须生活化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海外中文学校由于学生的中文程度和文化背景特殊,因此教材不宜完全比照台湾的课本,教学上也不应把学生当成纯粹的中国孩子来教,教师应以弹性化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来进行中文教学,不必为了顾及课本进度而赶课,同时应以生活化及趣味性的课外读物和活动,提高孩子学习中文的动机与兴趣。

彭森明教授觉得盖城中文学校现在的气氛相当良好,他相信在林秀兰的办学理念下,该校必能有美好的前景。

盖城中文学校位于马里兰州的Quince Orchid High School. 网址如下:http://www. GaithersburgChineseSchool/ 联络电话为301-519-1777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会馆10月2日文化讲座
毛先荣为盖城学子谈中华书画常识
钢琴独奏会 庆祝五月亚太节
美国首都庆祝法轮大法日 各族裔感恩师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