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看中国-两岸关系 对华武器禁运

标签:

【大纪元10月5日讯】

连接收听

据德国之声报道,今年第九期的“议会”月报的一篇文章,概括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国民党退守台湾的历史,回顾了台湾最近五十年的政治演变进程。文章最后这样谈到两岸关系:

“北京没有认识到,台湾态度的变化是由两个几乎同时出现的因素造成的:一是55年前跟随蒋介石移居台湾的大陆人正在衰老凋零,他们的领导地位已由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替代。后者内心中对中国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二是民主化使得分裂主义者得以组建政党。这两种发展态势起到了沉默的、然而又是现实的革命作用,增加了台湾居民的自我意识。北京没有创意的威胁政策伤害了自己,大多数情况下有利于分裂主义。为了赢得对方的信任,找到诸如建立联邦这样解决问题的中间办法,应努力制定建设性的台湾政策。但看来北京领导层在台湾问题上分歧很深,台湾的民主却已十分坚固,尽管内部风云多变,仍可以抵挡北京和华盛顿的压力。”

台湾向美国购买军火近日在台湾成为了热门争议话题。台湾立法院即将就军购预算问题进行辩论。

据BBC报道,中国外长李肇星说,中国方面重视美国政府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因此中方要求美国方面以实际行动履行承诺,尊重中方的利益和关注点。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回应时指出,对台军售符合美国的法律和长期以来的政策。

他强调,军售纯然为了台湾的自卫。

BBC接着说,鲍威尔所指的是《台湾关系法》,在25年前由美国国会通过。该法规定,如果台湾受到袭击,美国方面会协助防卫。

另据BBC报道,陈水扁就近日中国国台办指台湾挑舋一事表示:”我们不会因为中国指责台湾挑舋就放弃军购”,台湾国防力量的维持,更是开启两岸对话的最大后盾,中国将军事采购与所谓的台独挂勾,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陈水扁并反驳中国近来的”指控”。他说:”中国经常指控台湾挑舋,并且将台湾的任何作为,都无限上纲到所谓的台独,包括台湾的军购、国际参与、国号简称,或者是宪改问题,通通都说这是台湾要走向所谓的台独。

陈水扁强调,中国这些说法完全与事实不符,台湾军购与所谓的台独也完全无关,台湾必须要维持足够的自卫能力与台海军力平衡,这也是维持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必要条件。

陈水扁也表示,关于台湾宪政改革的问题,他已经一再强调,宪改目标在于追求现代化效能的政府,不会涉及到国家主权、领土、统独的议题,中国却动不动就说这是台独。

陈水扁仍强调,台湾期待与中国开启和平发展的稳定关系,对于两岸对话没有任何预设立场,对于最近中国的胡锦涛主席完成全面接班,他期望中国也能展现新的领导风格与弹性。

BBC 特别提出,值得注意的是,陈水扁周五发表谈话时大多是照着手中文稿念出,似乎对此发言相当谨慎,字斟句酌。除了表示台湾不会放弃军购,及强调自我防卫的重要,并再三对中国指台湾”挑舋”的说法提出辩解,陈水扁是否在美国大选敏感之际,努力要避免台湾被视为两岸”麻烦制造者”,颇堪玩味。

中国领导人即将参加下周在越南举行的亚欧高峰会议,很可能会继续争取欧盟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周刊发表社论的题目是:不要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社论说:

如果欧盟为了取悦新朋友而取消武器禁运的话,这很有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欧洲有一些国家支持解除禁运。这个制裁措施是欧盟在1989年中国当局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血腥镇压民主运动之后实施的。法国强调说,这个禁令已经与现实脱节。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很可能会同意这个观点。世界确实发生了变化。今日的中国正在实现现代化,而且很稳定。但是继续维持武器禁运有另外一种象征意义。虽然中国的人权纪录有所改善,但是中国人仍然由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宗教信仰不同而被投入监狱。中国政府还没有批准联合国公民和政治权益公约。但是所有这一切并没有阻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没有阻碍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贸易,其中包括美国。这种局面就使欧盟对华武器禁运同美国的禁运措施一样更加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禁令提醒中国政府、外部世界仍然很关注。

《经济学人》周刊的社论说,维持对华武器禁运不但有政治意义,还有战略意义。中国最近几年加强军备主要目的是恐吓台湾,而且威胁说,如果有必要,会使用武力收复台湾。一些欧洲人认为,这种事与他们无关。而且现在是美国,而不是欧盟做出承诺,在中国发动进攻时,向台湾提供帮助。但是文章指出:

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短见。如果亚州地区的第一大经济体同第四大经济体之间发生冲突,欧洲在亚洲的很多利益将会受到严重损害。到时候,美国所面对的是用北约盟国武器装备起来的中国,大西洋两岸的联盟关系有可能成为另一个牺牲品。虽然欧盟在军售方面有规定,但是这种规定没有任何约束力。人们毫不怀疑,一旦解除军售禁令,许多可用于军事的设备和技术就会输往中国。

中国不但乐于进口进攻性武器,而且对于西方的通讯,雷达以及其他技术也会采取欢迎的态度。但是这并不是说,禁令不能取消。欧洲人首先应该期待的是中国的人权纪录能够持续得到改善,而且必须确认,不管台海两岸之间的分歧有多大,必须以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欧盟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是否取消禁令问题上,而是应该向中国指出,在友谊上出现障碍,只能由中国自己去消除。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秦鹏直播】大S和汪小菲离婚 网友为何吵翻?
【热点互动】疑云罩三峡 大坝安全吗?
中共出白皮书 美方反击 到底谁“出尔反尔”
美中女主播电视辩论 谁能更胜一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