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陶瓷与音乐

   音乐是美好的,动人的音乐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一些脍炙人口的音乐往往是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伴侣,音乐有如此的奇妙的作用,殊不知它与陶瓷还有很深的缘分呢?

   千百年来古人用“声如磬”来形容陶瓷的特殊音色,“磬”是古代玉石制的乐器。可见陶瓷的声音是何等优雅了。如果要追溯陶瓷与音乐的历史,那么最早我们可以从原始社会谈起,在原始社会,音乐舞蹈已是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乐器往往紧密相连。因为处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乐器除了石哨和骨笛等以外就是陶哨了。在67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两个陶制的口哨(或称作陶埙),保存完整,形状大小相同,全用细泥捏制而成,表面光滑,但不平整,灰黑色,形如橄榄,两端尖面长,中径略作圆形,上下贯穿一孔,吹起来吱吱有声。陶哨的出现引起音乐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最早的乐器之一。但是该陶哨只有一孔,只能发两个音。以后在山西万荣县荆村又出土了二音孔陶哨,比半坡陶哨有了进步,它能吹出三个音了。到了殷代出现的五音孔陶哨,已能吹出整个七声音阶,到了汉代已出现了六音孔陶哨。从此,在遥远的古代,陶口哨与音乐也结成了难分的姻缘。

   真正的瓷器出现以后,除了用于生活陈设瓷外,瓷器被人们发现了它还有新的妙用–用作乐器。《乐府杂录》中记述的一个故事证实了这个问题。说是到了唐代大中年间,有一个大兴县丞,名叫郭道源,善长音乐,特别善于辨听各种不同大小规格的瓷瓯所敲击的声音,组成完整的瓷瓯琴(瓷瓯,相对于现在的茶杯),而奏成动听的音乐。他常常当众表演,选取十二个越窑或邢窑出产的瓷瓯,用筷子敲击,能成各种曲调,风格清新,令人回味。击瓯的风气,在唐代非常盛行。当时还有一个马处士精于此道,他常取八到十二个瓷瓯置于桌上,用筷子敲击,此人的音乐修养比那个大兴县丞要高,他还会调准瓯瓷的音准,即根据瓷瓯的发音,在瓯中加水,以水的多少来调音的高低。甚至半音音阶也能调得出来,音域很广,表现力很强,可以奏出许多悦耳动听的曲调,这也许是现代“碗琴”的鼻祖。

   陶瓷用作乐器还可以发挥它器型花面的优势,别有风味的碗琴可以选用富有浓厚的中国民间风味的青花瓷或其它瓷器,大大小小的各式器型的瓷器排列,犹如音乐中变化万千的长短节奏。如果在晚会上进行碗琴独奏,“陶瓷器型”还能帮忙打节奏,如利用大大小小的圆盘、瓷匙有节奏地作打击乐伴奏,稀奇而新鲜,丰富了音乐的节奏感。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