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龙洞、马岗、莱莱三大海滨自然教室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4日讯】据统计台湾东北角地区有六十种大型藻类、二百九十种以上的贝类、七十种以上的甲壳类、四十种以上的棘皮动物,及一百种以上的海绵、海葵、水母、多毛类及海鞘等海滨生物。想要观察这些海滨生物,最好的路线就是选择从南雅、龙洞,一直到福隆、卯澳、马岗、莱莱一带绵延数公里的滨海海蚀台。

 位于龙洞湾公园东北方的海蚀平台,以页岩和沙岩为主,面积虽然不大,但地形平稳,小型潮池多,是不错的海滨生物观察点,潮池里常见绿藻、藤壸、海葵和海兔等滨海生物。再往南一点的龙洞南口海洋公园附近海蚀台的潮间带,长度则有一百多公尺,公园内的旅客服务中心则有提供地质及生态的资讯。

 继续驱车往东,过了福隆、卯澳湾,就到了马岗,马岗在东北角海岸南端,从三貂角至马岗渔港间的海蚀平台,潮间带长宽各约一百多公尺,由于附近海域是“黑潮暖流”和“大陆沿岸流”交会处,海洋生物数量丰富,绿藻数量为其他海滨之冠。

 从莱莱绵延至石城间的莱莱海蚀平台,是东北角潮间带最宽广的一处海蚀台,路经滨海公路的民众,对岩石上布满钓客的画面必留下深刻印象。这里也是太平洋“黑潮暖流”必经之地,适合藻类和浮游生物生长,因此孕育出丰富的鱼类生态,成为全台闻名的矶钓竞技的天堂;潮间带生物种类丰富,也相当值得民众一游。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