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得

《火的战车》--信念之光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2月5日讯】 剧情

影片《火的战车》是根据二十年代两个青年短跑选手-埃立克﹒利德尔和哈罗德﹒亚伯拉罕,为参加1924年在巴黎举行德奥林匹克运动会刻苦锻炼,终于取得冠军的真实故事编写而成。

故事发生在1919年。英国贵族化的剑桥大学凯阿斯学院考进了一位犹太学生亚伯拉罕。这位青年深受种族偏见之苦,一心想成为赢得奥运会百米赛金牌得第一个犹太人,以此来对抗种族偏见,为同胞争光。

苏格兰高地也有一个决心夺取奥运会百米金牌得青年利德尔。他父亲是传教士,本人是个虔诚的教徒。他认为,运动员应具备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这和基督的教义是一致的,既然天赐他一双快腿,就是要他为上帝争光。

1920年,苏格兰和法国举行田径比赛,利德尔代表苏格兰参加。正当竞争激烈的时候,利德尔忽然摔倒,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终于抢先到达了终点。亚伯拉罕在看台上目睹这场意志创造奇迹的比赛,十分激动。他热切地请求意大利职业教练穆萨比尼指导他练习。穆萨比尼没有答应。

一九二三年,伦敦举行全国性运动会,利德尔和亚伯拉罕在跑道上相会。利德尔获得冠军,亚伯拉罕落后了两码。他的女友、歌剧演员西比尔安慰他下次定能超过利德尔,但亚伯拉罕痛苦地说,他的速度似乎已达到了极限,再也无法提高了。在场的意大利教练看到在这个失败者身上有一种渴望拼搏的精神,决定助他一臂之力,便对他说:“那两码包在我身上”。

穆萨比尼教练针对亚伯拉罕训练不足的弱点,指导他从基本动作开始系统地进行训练。失去自信的亚伯拉罕渐渐恢复了信心。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英国队起程赴法时,利德尔才知道百米预赛将在星期天举行。按基督教规定,星期天是安息日,不得工作。他考虑再三,最后决定遵守教义,退出比赛。

各国健儿云集巴黎。英国王子威尔斯亲王赴巴黎督战。然而最有希望获胜的百米选手利德尔却临时放弃了比赛,领队恳切得要求他为国王的荣誉参加比赛。利德尔只回答:“国家、国王也都是上帝所造。”正在双方相持不下之际,英国队四百米选手林赛勋爵主动把自己参加四百米赛的权利让给了利德尔,因为那场比赛不在安息日举行。利德尔在最短时间内刻苦锻炼耐力。比赛时,利德尔不仅夺得四百米赛冠军,而且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观众向他欢呼,同伴把他抬在肩上。利德尔高举起紧握的双手,向无私地成全了他的林赛勋爵致敬。

参加短跑的亚伯拉罕虽然没有遭遇上利德尔,但和他角逐的对手全是美国短跑名将。不过亚伯拉罕这时已经领悟到,面前的障碍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的信心。他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信心百倍地参加了百米决赛,终于夺得了冠军。

评析

这部影片是根据六十一年前传诵一时的真人真事改编的。当时英国确有两位青年短跑选手为参加奥运会而刻苦训练,双双夺冠的事迹。影片着重刻划两位出身和经历不同的青年的心理状态,所表现的与其说是竞赛,不如说是火热般的信念。片名中的“战车”一词又作古代赛车用的马车讲。而”火的战车”取自于根据长诗《米尔顿》改编的一首脍炙人口歌曲中的一句歌词,即“把火的战车带给我”。影片主要是唤起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象这样的题材与主题在英美影坛上是比较罕见的,加上编导处理深刻、演员表演生动,因此上座率相当高。

《火的战车》是一部题材样式古朴,情节结构简单、摄制成本低廉的影片,而且由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演员主演,因此当初英国几家大公司都不愿出资拍摄这部影片。制片人戴维•普特南花了两年时间筹资,最后还是由美国和埃及制片公司出资才完成。在拍摄初期,普特南邀请编剧科林•韦兰到自己家中,给他看了两份材料:一份是关于两个运动员情况的旧报纸的剪报,另一份是儿童书籍中记载的他们的成绩和利德尔“决定”的那一页。3个月后,科林•韦兰认为编写剧本的素材已经够了,于是在伦敦的报纸上刊登广告,请求参加过192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尽自己记忆所及提供情况。许多健在的运动员为这些电影制作者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影片的片名取自英国家喻户晓的一首歌曲中的一句歌词“把火的战车带给我”。这首歌曲是根据英国诗人威廉•布莱特的长诗《弥尔顿》改编。歌曲原词为:

“把闪闪发光的象金子似的弓给我,

把蕴藏着希望之火的箭给我,

把锋利的长矛给我,

把火的战车带给我。

我绝不从精神战争中退却,

我的宝剑也不会在手中长眠。”

《火的战车》获1981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火的战车》的意外获奖,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英国味”十足。演员的选择无疑是很适当的,两位初出茅庐的新手传达出二十年代英国青年的风貌;两位老演员(扮演学监和校长)也充分表现出英国古老的保守的贵族气派。服装设计既符合历史真实,又符合人物性格。精心选择的城、乡外景地也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符合时代气息的社会环境。总之,这些都为影片的“英国味”增添了佐料。

影片制片人戴维•普特南认为,两位青年的这种精神,在如今重实利、轻信念的世界里,已很难见到。影片所表达的那种以信念为重、奋力拼搏的精神,使现代的西方观众产生一种怀旧情绪。这里有必要对片名《火的战车》做些解释。英语“战车”一词又作古代的赛车讲,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的首要项目就是车赛。“火”字暗喻两位运动员的火热信念,当然他们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利德尔参加比赛是为上帝争光,亚伯拉罕夺取胜利是为对抗种族偏见。这和奥林匹克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奥林匹克活动是为纪念主神宙斯,而且主张各族平等,所以英国《电影评论》杂志认为,影片的主题是要重新点燃奥林匹克精神之火。它不是一部体育片,而是社会片,在当今世风日下的西方社会里,讴歌了前人为了信念而顽强奋斗的精神,无怪乎那些并不懂体育的观众看后也为之动容。

再者,在艺术处理上,影片采取了传统的叙事方法,不以闪回、时空转移等现代手法取胜,不玩弄技巧,但影片拍得很美,几场训练和比赛安排得很巧妙。音乐很有特色,很好地烘托了气氛,调节了节奏。在色情、暴力、恐怖、神怪影片充斥银幕的情况下,影片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这些恐怕就是影片获奖的主要原因。

《火的战车》除了获最佳影片奖外,还获得了最佳原始剧本、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始音乐等三项奖。

从历史上看,学院虽有明文规定,凡英语国家拍摄的影片,都有资格被提名和获奖,然而非好莱坞影片获奖的实在难得。《火的战车》是奥斯卡奖诞生以来英国片的第三次获奖影片,上两部是《王子复仇记》(1948)和《奥利弗》(1968)。

《火的战车》Chariots of Fire

出品年份 1981

出 品 地 英国

出品公司 Allied Stars

导 演 休.赫德森 / Hugh Hudson

主要演员 尼古拉斯.法雷尔 / Nicholas Farrell

奈杰尔.哈弗斯 / Nigel Havers

伊恩.查里森 / Ian Charleson

本.克罗斯 / Ben CrossDaniel Gerroll

伊恩.霍尔姆 / Ian Holm

该片获198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始剧本、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始音乐奖。

【明心网】(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