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闻

纳殊内心世界一瞥

(http://www.epochtimes.com)

【香港大纪元记者吴雪儿2月22日报道】诺贝尔得奖经济学家约翰.纳殊,上周应香港大学邀请到港举行研讨会和讲座,并与新闻界会面。面对陌生人尤其是记者时,纳殊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对记者的闪光灯也很敏感,他事后说,闪光灯让他不能集中精神。难得的是他的妻子在记者会上一直保持笑容,坐在他的身旁,默默地支持他。可能因为过去不愉快的经历,纳殊的内心世界是一个谜,但从他的言论,偶尔可以察觉到他内心的投影,一闪而过。

被误以为不在人世

很多人是在看过描写纳殊一生崎岖遭遇的奥斯卡得奖传记式电影《有你终生美丽》后,才认识纳殊。不过,二十一日出席记者会的纳殊说,在经济学界中,早已认识他的人很多,但很多人都以为他已经去世!

被问及电影对他的描绘是否正确时,纳殊回答说,并不能够说电影是错的,因为电影只有两三个小时,所以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表达出事实的全部,而且电影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有很多情节充满戏剧性是可以理解的。

公众注意不能专心

对于自己的生平被拍成电影,纳殊并没有后悔,不过,电影上映后,引起了很多公众对他的注意。纳殊表示,有时候这些注意力使他不能专心;他甚至因为收到太多电邮而要更换他的电邮地址。

世上无最重要理论

有记者问纳殊认为那一套理论最重要,纳殊称,不应该把任何一套理论定性为“最重要”,因为人的判断有时并不可靠。被问及理性会不会阻碍创作概念时,纳殊则认为,理性很重要,而精神病就是离开了理性落入非理性,至于人类的一般行为,通常是界乎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灰色地带。

危险论:容忍不理性

被问到现时社会的容忍度是否不足够去包容不同方式的理性表现时,纳殊表示,很难作出界定,但他补充,若要求社会去接受一些不理性的行为,等同是要求社会容忍罪行,那是一种很危险的理论。

纳殊认为,复制技术是一个有趣的范围,他告诉记者,在他获知世界上第一只复制羊“多莉”去世的消息时,感到很难过,他本人既不认同也不反对复制技术。

面对挫败要活下去

纳殊认为,自己的生命中充满了很多挫败的经验;但在面对生命中的困难时,纳殊则相信,“不是去克服它们,而是要继续生活下去”。

生命最重要的是妈

纳殊表示,太太对他的生命尤其是后阶段,帮助他从生命的困难中走出来的过程中很重要。但当记者问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谁时,出乎意料之外,纳殊竟幽默地说:“我的妈妈!因为没有她,自己便不可能生于世上”。

对香港的印象,纳殊说,他喜欢香港但可惜没有机会像一般游客般四处观光,如乘坐地下铁、渡海轮或购物。

港交换生充满生气

至于这位天才数学家对香港的大学印象如何,纳殊表示,因为没有太多时间去参观香港大学的全部,或是参观其他的大学,所以不能置评;但他对香港的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尤其是香港的交换生,认为他们充满了生气。

纳殊可谓天才学者,早于二十二岁那年便拿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当时大学校长在他的推荐书上写着:“这个人是天才!”,为他夺得诺贝尔奖的《博奕论 》(Game Theory),就是他在大学第二年完成的。他在美国麻省工业学院的研究工作第二年,即他三十岁那年,纳殊被诊断出患有偏执狂精神分裂症,此后,他很多的时间都耗在医院里,他偶尔也会出现在普林斯顿大学。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精神折磨后,他的病情奇迹地、非常戏剧性的逐渐好转。一九九四年,在纳殊六十六岁那年,他获颁诺贝尔经济奖。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