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冬至汤圆 温馨回味

一大早,全家大小都围在大筛子旁边,等着母亲把糯米团捏成玻璃珠大小,大家争先恐后的搓起汤圆来,还比赛看谁搓得比较圆、比较快……

在透着微微的寒意,又有着温暖阳光的季节里,冬至这个节日对我来说,总是不自觉地浮上一丝丝乡愁。每年我也喜欢照着母亲的配方煮咸汤圆,可是煮出来的味道总不及小时候从母亲手中接过来的那一碗的好吃,到底是自己的手艺不到家,还是母亲煮的永远是最好吃的呢?

全家动员 糯米变汤圆

记忆中最清晰的那一幕是在我八、九岁的时候,天未亮,我就被一大堆忙碌的声音吵醒,强睁着一双尚未清醒过来的睡眼,看着母亲早已忙进忙出的。

母亲先把一大袋糯米洗好,用水浸泡,一直泡到吃过午饭后,把米捞起来,然后叫大哥、大姊帮忙推石磨,把糯米磨成浆,米浆慢慢地流在绵布袋里,磨了老半天才磨好。接下来把袋口扎紧,放在长板凳上,在两端与压在袋上的扁担用绳子绑好压紧,一直压到不会渗出水来为止。

母亲把压好的糯米团拿到圆的大竹筛上,按出几块巴掌大小,放到滚烫的水里煮,煮熟后捞起来,和已搓揉成小块的干糯米搓揉成团。接着她把一半糯米团染成象征金的红色,一半染成象征银的白色。这时全家大小都围在大筛子旁边,等着母亲把糯米团捏成玻璃珠大小,大家争先恐后的搓起汤圆来,还比赛看谁搓得比较圆、比较快。

母亲另搓鸡蛋大小的“圆仔母”金、银各六粒,内包糖料、花生粉末等。父亲也帮忙捏一些动物:有鸡、鸭、兔、狗、鱼、虾、瓜果各种造型,染着各种颜色很漂亮。按传统说法,家有幼童则要捏出各种动物、瓜果等小玩意儿,讨个吉利,俗称“鸡母狗仔”。

添岁感恩 温馨可回味

其后,父亲开始讲冬至的由来。冬至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它和历法有直接关系。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古人说:“冬至一阳生”指的就是阴气到冬至时盛极而衰。相反的,阳气则从此开始萌生。冬至过后,白日渐长、黑夜渐短,所以这天的黑夜最长。

民间常以冬至在月令之前后,来占测过年的天气,如:“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亦无霜。”“干冬至,湿过年。”吃了冬至的汤圆,大家又长了一岁,谓之添岁。

搓好了汤圆之后,母亲开始在大灶里生火,要煮咸汤圆给我们吃,大姊也帮忙准备新鲜美味的配料,有虾米、香菇、葱蒜花、瘦肉、同蒿等等,吃起来香颐可口,感觉真是幸福极了。

第二天也就是冬至当天,一大早母亲起来煮甜汤圆,又称清圆,用来祭拜神明、祖先。另外用一红一白的冬至汤圆粘贴在门扉、窗户、桌椅等处,以感念上天赐予一家人的福气。据说,这些冬节汤圆干燥后弄给孩子吃,能保佑小孩平安长大。

随着工商业迅速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变,夫妻俩均在外工作的情况极为普遍,而汤圆在外面的大卖场都有得买,也不用大费周章地自己做。不过从前的习俗,让人有一种温馨的回味。──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