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休闲

尘封六十年《高砂馆》再现 戏剧前辈林抟秋剧作由日语转译台语

【大纪元12月1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凌莉╱台北报导

 六十年前在台北市“永乐座”的舞台上,以基隆港口一家旅馆为背景,描绘当时人们生活风貌的剧作《高砂馆》上演,在日本对台推展“皇民化运动”最盛的时期,这出戏运用了吕泉生的乐曲,《丢丢铜仔》、《一只鸟仔哮啾啾》等台湾民谣第一次以合唱曲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

今晚台大戏剧系重新搬演林抟秋这部尘封六十年的戏,导演傅裕惠希望能还原作品原貌,她说,这部作品的剧情简单,人物却有丰富的诠释空间,如果说原作是“素描”,她只是为它“上了颜色”。

 制作人林鹤宜说,《高砂馆》与张文环小说改编成剧本的《阉鸡》都是在一九四三年发表的戏,但《高砂馆》却没有《阉鸡》享有盛名。

她认为,《高砂馆》的内心戏多,表演难度高,全场八十分钟,看的是演员的表现力。她说,这出原本以日语写成的戏剧,先改译成中文,再转为台语,对戏剧系这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光是台语在舞台上的表现,就让演员们的排练更加辛苦。

由于导演吴念真的儿子吴定谦在剧中饰演旅馆主人吴源一角,吴念真还特别协助润顺演员们的台语发音。

 傅裕惠这次将舞台重心放在语言的表现上,除了少数配合环境需要制造出的音效之外,原作的舞台音乐并没有呈现,观众只能在进场和落幕时,感受到台湾歌谣的古意。

她说,《高砂馆》将时空设定在一九三七年,所有的舞台元素都以当时代的真实条件为主,透过镜框式舞台,让观众直接窥探舞台上的各种情境,演员除了中文、台语发音外,也因应当时环境夹杂日语发音。

这次的服装设定在沈闷的色调,台上每一位角色有不一样的造型和服装特质,借此表现那个年代与人物所代表的族群表征。

展演时间为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一日,地点在台大古迹剧场(原台大旧总图书馆2F)。(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