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瓷窑与瓷器

font print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瓷器的使用,到了唐代更为普及,制瓷工艺的进步、瓷器质量的提高,使瓷制日用品得到极大的发展,并取代了大量的金、银、玉制用具,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此时的瓷器开始销往海外,而且瓷器的造型,纹饰也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白瓷在隋代完成了成熟期,发展到唐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系统,即常说的“南青北白”。

1、邢窑

位于河北省内丘县,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对邢窑瓷的印象是“白如雪”,近年的考古出土发现亦有粗细之分。

邢窑瓷釉色有白、黑、褐黄等,以白居多,器类有碗、罐、皮囊壶、注子、枕等,碗底足大碗为平足,小碗为玉壁形足,碗底常见剥一“盈”字。

2、巩县窑

位于河南省巩县的小黄冶,铁匠炉材,白河乡等处,以烧白瓷为主,兼烧三彩和绞胎陶器。巩县窑烧制的白瓷器物有碗、壶、瓶、罐、枕等。以碗类为最多,胎质较细,呈白色及灰白色,釉色有纯白,白闪青和白泛黄等,器内外均施釉,器外近底处无釉露胎,碗类底心多不施釉,釉面可见纹小开片纹。

巩县窑三彩陶有生活器皿和像生动物小俑,玩具等,巩县“唐三彩”陶为素三彩有黄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南北各地渐渐出现有自己独特风格产品的瓷窑,如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等。窑炉、窑具、装烧技术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器型和装饰工艺更为丰富,出现了砚、虎子等新的器物,堆贴、模印花纹复杂。

隋唐五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瓷器生产的第一个高潮,白瓷在此时趋于成熟,并形成中国瓷器生产南青北白的局面,在唐代更出现了釉下彩瓷,唐长沙窑的彩瓷有青釉褐彩,纹饰有图案画和人物、花鸟等,也有用简单的褐彩斑点,斑块涂于堆贴和印花处,突出装饰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长沙窑彩绘装饰有时更用文字作装饰主题,有广告、警句、诗词等等。在唐开始使用的匣钵装烧到五代使用更为普遍,使烧成后的瓷器呈色匀净,此外采用改进的支装烧法也使五代满釉瓷得以烧制成功。后世在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瓷都景德镇,也在五代时开始烧制瓷器。

(资料来源: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夔龙碗一屉是一整套的掐丝珐琅餐具,乾隆时期唯有在庆典盛宴中,皇帝的御桌方能使用,其他陪桌只能使用瓷器和银器。
  • 古人在唐以前席地而坐,家俱多为低型,唐朝以后改为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家俱也随之改为高型。墩这种坐具的出现可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多为木腔鼓造型。坐墩属于高座具椅凳类,历来多作鼓动形,平顶微凸,折肩,弧腹中空,外壁上下边沿各饰一周鼓钉,鼓又称鼓墩。由于它上面多覆盖一方丝绣织物,又名绣墩。瓷质绣墩始见于元,流行于明清。明代墩顶面普遍隆起,清代多为平面。明代宣德朝最为精美,但未发现传世品实物。
  • 如图所示的清康熙五彩牡丹纹大盘,带有明显的“克拉克”瓷或“芙蓉手”中国外销瓷的痕迹。
  • 上图所示的明龙泉窑划花海水纹碗,口径30釐米,属大海碗一类。碗内一周划6道上下起伏的波浪线,再在每个浪峰内划四五道长短不一的弧线,给人以海涛迭起,气势汹涌的感觉。碗外边饰正反方向成对的“对对回纹”,下划写意花卉。碗直口,腹深而丰满,圈足较高,给人以古拙稳重之感。胎厚体重,通体施青绿釉,发色纯正,圈足内无釉。为明龙泉瓷器之精品。
  • 定窑是古代神州五大瓷器制造名窑“定汝官哥钧”之冠﹐其旧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宋代隶属于定州),定州通天河潺潺地流过﹐水不仅养育了这里的百姓,还为古人的艺术史写下了辉煌的一笔。从通天河往西,唐、五代、宋、金﹐元的瓷窑逐渐延伸。公元607年到1279年的600年时间,奠定了定窑的历史地位。
  • 始于明永乐年间的锥拱工艺,是瓷器装饰技法之一,又称锥花。用尖细的锥状工具在瓷坯表面划刻出龙凤、花草等细浅纹饰,再罩釉烧制。锥拱工艺一直延用至清,也有人称之为暗刻,如图9所示的清康熙青花暗刻缠枝莲大盘,盘内边饰青花锦纹,内暗刻造型生动多变的缠枝莲花,口沿有一道酱釉,沿袭明末清初的酱边装饰手法,有镶嵌金扣的视觉效果。薄胎,制作精细,釉面蒙润,品相完好。
  • 古陶瓷中瓷瓶造型十分丰富,通常也多作小口长身,根据口、颈、腹部的不同,分别有各种名称。瓷瓶在唐宋时开始流行,以后各朝代均有创新品种,开始为实用器,后为陈设器。产品大多施釉,装饰多为各色彩釉和绘画。
  • 白瓷是胎、釉均为白色的瓷器,始于北朝,隋、唐、五代白瓷工艺突飞猛进。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平分秋色,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而德化白瓷也独树一帜,胎体细密,透光性好,白里透红,有“中国白”的美誉。
  • 唐代铜镜大发展,是中国古代铜镜艺术的顶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瓷器已取代铜,铜器衰落,青铜技术都集中到铜镜上,此外还因为当时铜镜作为礼品,广泛用于社会交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