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三笑图

font print 人气: 5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8日讯】
宋 作者不详
虎溪三笑图 册
绢 设色 青绿
26.4 x 47.6公分     

一弯湍急的流水从画中穿流而过,两旁乔木红叶缤纷,正是一个秋凉的时节。石桥旁,三人(和尚、道士、儒生)正开怀地仰头大笑,模样夸张逗趣,引人发噱。

  东晋时,著名的禅宗法师慧远在庐山(今江西九江)修行,三十余年间,不但不下山、入城,送客也从不越过虎溪。一日,儒生陶渊明、道士陆修静两人远道来访,三人相聚,相谈甚欢。后来,慧远送他们下山。到了虎溪,三人耳旁虽不时传来老虎的鸣号声,但因为谈得太热烈,竟完全没发觉。直到越过了虎溪,三人才惊觉,但旋即会心地纵情大笑起来。原来,他们在不经意间,已破除了不过虎溪的执念,笑声传递了他们难以言喻的欣喜之情,自然也成了名垂千古的美声了。

  这幅“虎溪三笑图”,一方面不但是宋人力图调和儒、释、道三教思想的反映,一方面也体现宋人绘画成就的卓越。画中用笔细密、劲锐,设色古雅,主角们夸张的肢体语言、呼啸的急流、飘落的红叶、以及远处迷濛的烟雾等,相融一气,整幅画充满了灵动之感。宋画的精妙,由此可见一般。

画乔木红叶,一阵风扬起,树枝摇荡,落叶犹见飘满地上。一僧一道一士,石桥左方相拥话别,慧远(公元334-416年)居中与陆修静(406-477)相互拥别,陶渊明(365-427)以双手拉慧远。三人仰头,纵情大笑,造形尤其少见,左右两旁男仆等候。右方曲涧流水,上覆板桥,意指“虎溪”。布局为左右往中斜下,形成两个一角的组合。这是南宋人喜爱的布局。画树干、树叶,用笔劲锐,山石皴法以小斧劈,灵动处与画面风动之情境,完全契合,设色罩染,以丹砂、石绿。远处烟雾,淡彩层层渲染,迷漫一片秋意。人物衣纹,描法如折芦叶而细长,与传世藏北京故宫李唐(约1049-1130后)“采薇图”相近。技法处处老到,的确是一幅好南宋画。乔木露根,树干樛曲,笔意造形,也均是南宋李唐、萧照一系风格。

  案:〈莲社图记〉中提到:“道士陆修静,居简寂观,亦常来社中,与远相善,远自居东林,足不越虎溪,一日送陆道士,忽行过溪,相持而笑,又尝令人沽酒,引渊明来,故诗人有:爱陶长官醉兀兀,送陆道士行迟迟;沽酒过溪俱破戒,彼何人斯师如斯。”(注1)又〈庐山记〉:“慧远法师庐山阜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送客过虎溪,虎辄呜号。昔陶元亮居栗里,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道合,不觉过之,因相大笑。”(注2 )

  按此即本图之“虎溪三笑”故事出处。虎从风,虎啸而风起,是以画中以风为背景,可见画家用心处,无微不至。元末陶宗仪着《辍耕录》,引赵彦通语,谓慧远不与陆修静同时代。陆修静于元嘉(424-453)末年始到庐山,时慧远已去世三十余年,渊明亦去世二十余年。按此项考据为真,则陆修静自然亦无缘参予莲社。(注3)慧远结“莲社”的传说,形成于北宋熙宁年间,中唐以前根本无莲社和十八贤的记载,莲社的成员在时空上也不可能聚于一起,当代的学者也早已辨明。这即使是讹传,也可见于北宋末年此事已传开,是宋人调和儒释道三家于一体,并为画家采取入画。(注4)如李唐就画有“虎溪三笑”,元仇远等人有所题跋。(注5)周密(1232─1298)记有〈三教图赞〉,“理宗朝有待诏马远,画三教图,黄面老子则跏趺中坐,犹龙翁俨立于傍,吾夫子乃作礼于前,此盖内珰故令此以侮圣人也。一日传旨,俾古心江子远作赞,亦故以此戏之,公即赞之曰,释趺坐,老聃傍睨,惟吾夫子绝倒在地,遂大称旨,其辞亦可谓微而婉矣。”(注6)可再作一解。

(王耀庭)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