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时尚

京沪男人

【大纪元10月5日讯】一直纳闷:北京跟上海的男同胞之间哪来的“深仇大恨”?也不问问,你见过几个那边的?有资格反感吗?真是的!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江与黄河就造就了两种风格的男人。

虽说这两座大城市的人口构成,都不以祖籍本地的市民为主体,但至少是入乡随俗了。

背靠着久远的历史,又离着中央最近,使得北京男人的政治觉悟特别好,又有点曾经沧海的爱谁谁;上海男人,倚仗着十里洋场的经济品质,绝对是精细的商人做派。

北京马路宽,行车猖狂(据说深圳更獗),车的主人风风火火;上海的单行小道,以前可是双行的,养成了上海男人的谨慎,高架上也一如既往地求个稳妥。

首都城建明显比申城敦实质朴,上海的建筑就是比北京曼妙多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理,北京的男士(包括驻京的老外)普遍不像上海的男士那么重视装扮、品牌,当然有些搞艺术的男同胞,倒是格外搞笑……

三里屯为标志的京城酒吧,很少有与清静、幽雅沾边的,乐队、歌手休场时的背景音乐也少有不闹腾的;衡山路、茂名路,喜欢30年代(特别是衡山路)的繁华与雅致,不太有喧嚣的音乐。于是,北京男人嗓门大得有因果,而上海没什么好摇滚(可上回一支阴柔的上海乐队来京,与北京几支乐队同台,似乎更受欢迎——好歹能听清歌词了)。

在北京,3岁的男孩都自称“爷们”;上海30岁的男人还会在电视上喊自己或被喊为:男孩子!两边辈份,未免悬殊。

上海男人的温柔体贴是全国驰名的,倒未必是女人气,因为他们自己爱干净、讲格调,也希望身边的人周正。脾气好,估计是过去居住环境拥挤给逼出来的一团和气,后来发现和气能生财,自然是不改了。加上吴侬软语,非但显不出霸气,喳吧(话多而琐碎)倒可能。

北京男人跟“侃爷”的名号总脱不了干系。北京男人特能天南地北地海吹胡侃,因为见多识广,又因为大嗓门掺着儿化音的卷舌,所以声势格外夺人。

拿纸巾为例吧:在上海,女士大可以不带纸巾,有点风度的男士几乎都会随身在手机、皮夹之外带包纸巾(或者车上有),以备不时之需。顶多批评一句:“一点不像女孩子,那么粗心!”当你满头大汗,有温柔一派的还会主动递上呢。有点小家子气?但确实有好处。在北京,女士也可以不带,现买呗。爽是爽,遇上突发状况……所以,还是带着吧。

要把两地的男士一分高下,是庸人自扰。其实各有千秋,最好是双方取长补短,以饷“黄雀”。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