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时尚艺术并进 戏剧演出季高分交卷

标签:

【大纪元10月19日讯】10月10日,爱尔兰大型舞剧《大河之舞》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 在首都文化演出市场上,《大河之舞》几乎创造了一个奇迹:距离首演还有两周,原定的6场演出近5万张门票已销售一空。后来为满足观众需求又决定加演两场,但门票也在短短48小时内被抢购一空。《大河之舞》这场由踢踏舞、西班牙弗拉明戈舞、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精髓共同完成的精彩舞蹈作品征服了中国观众。

  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 

  据中华网10月15日报道﹐经历了丰富多彩的18天,北京市民从23台演出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北京作为文化都市的魅力,感受到北京文化市场的繁荣,更感受到不同风格和形式的戏剧给观众带来的艺术感染力。这18天里,话剧、歌剧、舞剧、木偶戏、中国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绽放异彩,而仅中国戏曲就有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等众多剧种争奇斗艳。200多万人次观看演出,演出中古典、现代、民族与西洋样样精彩,组成了一股戏剧潮,在北京舞台上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关注焦点。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近年来,各种所有制的演出公司不断兴起,戏剧演出也逐渐走入市场化,外来艺术不断丰富北京的舞台,广大的市民也有了更多看戏的理由,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首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的成功举办,则是近几年北京文化演出事业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无论是对于演出主办者还是观众,都是一个理想的结果。开幕式演出的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以其豪华的阵容和宏大的场面,不仅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也引起了“现代汽车”等企业的浓厚兴趣。而作为闭幕式的《大河之舞》,更是以其高质量高水准的演出,不仅赢得了几乎所有观众的口碑,意外加演两场后演出依然爆满。《大河之舞》不但赢得了强大的社会效益,也赢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北京文化传统的保存和发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传统与时尚并进

  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是传统与时尚并进的戏剧季。一些传统剧种在表演形式上都在寻求自身的发展,有的是在剧本选择上回归传统,有的是在表演形式上吸收兄弟艺术的精华为己所用,但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无论是《张协状元》表演形式的回归,还是《长恨歌》中对戏曲音乐剧化的探索,都把吸引现代观众放在了第一位,而来自澳大利亚三位艺术家表演的《莎士比亚全集》,用现代的喜剧手段对莎翁名作进行大胆的改造,以高超的表演技巧,赢得了青年观众的青睐。

  如何在现代演出舞台保持和发扬艺术传统,如何引进和借鉴外来艺术中最先进最时尚的表演方式,这是近年来文艺舞台一直探讨的话题,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为中国观众和戏剧界打开了一扇窗。

  ■戏剧在竞争中发展

  应该说,竞争是艺术发展的必要环境,而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有意无意地将竞争机制引入北京舞台,古典与现代的竞争,同一剧目的竞争,不同艺术形式的竞争,竞争无时无处不在。

  在众多竞争中,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成为引人注目的话题。林兆华的《赵氏孤儿》以贵族气息感染着观众,从剧本到制作都对观众有一种类似大片的吸引力。而田沁鑫的《赵氏孤儿》则显得与观众距离很近,对观众的冲击和震撼就炸响在你眼前,一种撕裂的悲壮让观众窒息。一出古典名剧经过两个名导演,得到不同的戏剧效果,选择在同一时间对抗,这在过去的北京戏剧舞台是不可能的。也只有今天这样戏剧氛围非常浓郁的舞台,才有这样的艺术竞争机会。

  在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中,除了同剧目的竞争,还有同剧种的竞争,而在北京舞台旺季的节日期间,戏剧与其他艺术的竞争更说明戏剧的独特魅力依然影响着北京观众。(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外方要求苛刻《大河之舞》舞过来
追捧《大河之舞》 学踢踏舞最大年过七旬
电话打爆一票难求 《大河之舞》被迫加演
还未登台先受关注 舞王舞后细说大河之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