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李丰谈诗--说意境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7日讯】我不太会写诗,平时常看些书,来这里这几日看朋友们的作品也有些心得,说出来供商榷。

诗以意境为先,抒情、达意次之,押韵选字又次之。三者相辅相成,若是大家,本无先后,三者缺一不可为诗。但对于象我这样的爱好者来说,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也只好舍韵抒情,舍情取意。

意境,不在诗内而又源于文字。完全要靠作者的文学功底,给读者以回味。易经乾卦的彖辞中说,亢龙有悔、潜龙勿用,就是这个道理。干是至刚至阳的卦象,但趋于顶点时却要留有余地。我想最动人心魄的并不是飞在天上龙,或是正在战斗中的龙,而正是乘雷欲上天的困龙。天塌地陷不过是地震,而山欲崩的威势更让我心旌动摇。这里的欲字说的便是我们文学中的含蓄、隽永。但含蓄并不是说写东西必须留一手,不写全。克意去留“意境”也就没有意境了,克意让读者去“回味”,奈合人家没看懂你的东西,无从回味。就算回味了,恐怕也不与你契契相合。如果写出东西,人家根本无法共鸣,那大可不必写。写文章如同带路,你带到一半,甩手就走,那算怎么回事?而应该带人到门前,猛推开门,刹时间,花雨齐下,祥云万端,落虹与孤鹜齐飞……这才是我追求的意境。比如一个人有十分力,出八分,那不叫含蓄,那叫偷懒。出十分,却还似有十二分蕴藏未发,这才叫含蓄,才叫意境。苏轼的那首悼亡的江城子,大家可能都看过。起句很平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般人就写的出来。但自二句后句句平平,而又句句情深。到最后一句时“自此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喟然一叹,愁云惨淡,日月无光,什么时候看到、读到都让人混身一震。整个诗中可有一奇字、僻字?但字无奇字,诗为奇诗,这就是意境的力量。还有大家都熟悉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中学课本中记得有一篇袁枚的祭妹文,可算是韩文的姐妹篇)。其中韩愈自述一段“年未四十而目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原文我记不清了,但意境感受我终生难忘,哀大莫过心死。

太深的道理我也说不出,先写这些。

【明心网】(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