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生活

惜物,造就幸福人生

惜物爱物是传统美德。图为传统工艺稻草编织的米仓。(曾晏均/大纪元)

有一次看日本节目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一位日本男演员帮家具都取了名,一旦有了名字就有了感情,就会爱惜它们不会轻易丢掉,例如沙发是町田君,吸尘器叫必胜君,洗衣机名字千田君,桌子是涉泽先生,他种的植物为茂老师。

主持人好奇问他为什么称植物为老师?这位男演员回答说,因为植物教导他生命的意义。家中物件不论有生命无生命,他都很爱惜!

这段话引发我深思,惜物不是只有省钱,也能提升我们心理素质,更可以在有限资源的地球,减少浪费,爱护我们生存环境。

电影《玩具总动员》的启发

《玩具总动员》(Toy Story)是热卖动画电影,拍了几个续集,玩具们陪伴他们主人安迪一起长大,后来安迪长大了离巢去开始大学生活,把玩具收入大袋子里,却忘了告诉妈妈这些是安迪的宝贝,结果妈妈把玩具捐给托儿所,玩具们可怕的恶梦自此开始了。还好,最终玩具们又回到安迪身边。

后来,安迪把这些玩具送给同样喜爱玩具的小邦妮。安迪握着玩具,真诚的对着邦妮说:“你可以替我照顾他吗?”这种珍惜玩具的态度令我感动!

大家回想一下,你童年的玩具现在流落何方?玩具克尽职责陪伴着小时候的你欢笑,陪着你悲伤,但是长大的我们,不再需要玩具了,是否有给它们一个比较好的归宿?对待家中其他物品是否也应该保有珍惜的态度?如果一味追求时髦而喜新厌旧,过季就不要了,玩一阵子腻味了就丢,这不只是多花钱,也会影响人格发展。

比较常见的是不爱惜食物,吃不完或不喜欢吃就倒掉做厨余,尤其是标榜“吃到饱”的餐厅,有多少人会自律的“吃多少才拿多少”,多数人总存有“多拿才划算,就算吃不完也回本”的误区。

古人的智慧:惜物

陶侃是东晋名臣,自幼丧父,由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扶养长大,所以陶侃自幼就惜福爱物,勤俭节约。为了抵御胡人南侵,朝廷下令打造一批战船,由陶侃负责执行与监督。制作船舰需要砍伐大量树木,产生很多废料锯木屑,陶侃命令工匠收集锯木屑,众人不解其意。

冬季某天,雪后放晴,路面因结冰融化湿滑不好行走,这时,陶侃就叫人拿出收集的锯木屑,大量铺在路上止滑。还有一次,陶侃巡视农庄时见到一个年轻人从稻田顺手摘取一把未熟稻穗在手中把玩,陶侃大怒立即惩罚这个暴殄天物的人,于是《世说新语》政事篇记载:陶公性检厉。陶侃以身作则,发挥智慧,让每一分资源都能获得最妥当运用,成为后世环保的楷模。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天地孕育万物有时令节制定律,土地产出农作物有限,而人的欲望却是永无止尽。

事实上,我们需要的不多,但是想要的欲望却多更多,明明鞋柜早已塞满了鞋子,但是看到喜欢的一冲动又买回家,明明衣橱里已塞不下了,却又买个不停,好像永远都在缺东西似的,真是花钱买心累。

惜物造就富足人生

“俭以养德”,人如果能养成惜物的好习惯,自然而然能清心寡欲,可以多方面富足自己的精神层面与物质生活。怎么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金钱富足:延长物品使用寿命,“物尽其用”能少花冤枉钱。

‧心灵富足:爱惜身边每一样物品,够用就好,有需要时才谨慎购买,所谓知足常乐。

‧空间富足:少买新的,善用旧物,家里就不会堆积太多杂物。

‧情感富足:从惜物进而升级至“惜人”,很多东西都有它背后意义,如手表是妈妈买送的生日礼物,爱表的同时,也应关心送表的妈妈。有道是“惜物爱人”,无生命的东西要珍惜,有生命的更值得被珍视。

爱护地球

惜物从生活小事简单做起,童年玩具可以转送其他小朋友,穿不下的衣服不吝啬分享给他人,塑胶袋重复使用不是一次用过随丢,自备购物袋减少塑胶袋使用可以减塑…。我们居住的地球只有一个,好好爱惜它,避免将来竭泽而渔,资源匮乏!孔子说:“取地之财而节用之”。

虽然惜物是好习惯,但是凡事贵在有度,若是过度了会成为病态的“储物症”。东西坏了不能修,当然要丢!电视机没画面、冰箱不冷、家电太老旧有安全顾虑,各种原因必须汰旧换新,这是正常作为,不算浪费。

有些人囤物过度,家中杂物废物充斥,从不整理也不清扫,称为“储物症”,严重者甚至居住场所肮脏,臭味弥漫,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在2013年将“储物症”正式列为精神疾病,这不是惜物,而是一种病态。

珍惜物品,就如明朝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所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总而言之,家里的东西够用就好,减少资源浪费!若是自己再也用不到,也可以转送出去循环再利用,造福他人。@*

责任编辑: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