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星链”技术令中共焦虑 专家析差距

人气 16350

【大纪元2024年06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宁海钟、骆亚报导)覆盖全球的美国卫星互联网系统“星链”(Starlink)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中共三年前组央企打造“国网”欲与之抗衡。专家认为,在技术上中美之间差距还很大,但中共的卫星制造速度可能会使“国网”计划快速达成,不应忽视。中共的相关技术如何得来,以及公私合营的模式也值得关注。

美国“星链”令中共焦虑 专家析差距

卫星互联网是以卫星为接入手段的互联网宽带服务模式,其本质是为特种领域、商用宽带通信等领域提供独特的应用价值。

美媒“连线中国”6月2日报导中美卫星互联网领域之争,指出“随着大量私营企业进入该领域,中共希望最终赶上美国的星链。”

报导说,中共需要尽可能多地发射卫星,以赶上由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发射的由6,000多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的“星链”(Starlink)。“星链”计划在未来几年再发射惊人的36,000颗卫星。

专注于太空和卫星领域的市场情报公司Novaspace表示,中共的所有努力加起来只向低地球轨道发射了不到200颗卫星——其中大多数用于技术演示和地球观测,而不是电信。

“星链”为72个国家的260万客户提供高速互联网,包括北极和南极等偏远地区。这个巨型星座具有战略和国家安全意义,乌克兰军队在俄罗斯入侵期间依赖它就证明了这一点。据路透社报导,SpaceX正在加紧与美国情报机构的合作,打造一个由数百颗间谍卫星组成的太空网络,以提高美军在全球迅速发现潜在目标的能力。

北京相对较晚地进入了这一领域。随着美国的“星链”技术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中共十分焦虑。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军与作战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绣雯对大纪元表示,中共急着完成大型卫星网,主要是为了在时限内抢占轨道位置和通讯频谱。中共的国家级卫星互联网计划,不仅是6G通讯基础设施,也攸关其政权安全,所以中共应是以举国之力推进。

为了确保其网络防火墙能够持续发威,中共也在竭力阻止“星链”进入中国。与“星链”同为马斯克名下的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在中国建有大规模的“超级工厂”。马斯克2022年曾透露,中共政府要求他保证不会把“星链”引入中国。

为了能先占得卫星轨位和通讯频谱,中共抢在2020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秘书长仍由中国人出任期间,向ITU提出以12,992颗卫星组网的“GW星座”(“国网Guo-Wang”)计划。中共计划发射的卫星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乌克兰在美军情报侦察系统的支援下,在SpaceX公司提供的“星链”卫星互联网系统的通信保障下,依靠“标枪”“毒刺”等高科技单兵武器以及TB2无人机,击毁了俄军大量坦克。图为2022年4月3日,一名乌克兰军人走过距被摧毁的俄罗斯坦克。(Sergei Supinsky/AFP)

王绣雯表示,中共“国网”规模虽然比不上“星链”,但是仍远胜其它国家。中共太空发展之最终目标,是建立中共主导的所谓人类在太空命运共同体。“国网”只是第一步,一旦完成,能使中共掌握卫星互联网各种能力,能用AI+卫星全面监视和侦察,收集他国各种相关情资,等于掌握了一部分的“制太空权”。

她说,美国先前对于太空发展有所迟滞,预算也不够充裕,给了中共迎头赶上的机会。但是,美国的卫星技术应该仍胜过中共,且低轨卫星网容易受太阳风暴等影响,未来中共的“国网”建成之后,是否能快速补充及修复受损卫星,值得继续观察。

在将卫星送入近地轨道的成本方面,美国有优势。SpaceX使用的“猎鹰9号”(Falcon 9)和“猎鹰重型”(Falcon Heavy)火箭,每公斤的发射价格已经分别降到2600美元和1500美元。重型运载火箭“星舰”(Starship)一旦测试成熟,或跌到每公斤几百美元的水平。

中共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低轨卫星发射报价为5000美元。

中国问题专家王赫表示,中共过去打开全球的火箭发射市场是靠着低成本,现在跟马斯克的SpaceX没法比。所以中共在近地卫星轨道发射,组建自己的星座网络来对抗美国的“星链”,会非常被动。而且“星链”在军事上的运用效果强大,在俄乌战争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如果发生台海战争,美国政府要求“星链”提供支持,对中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中共搞卫星互联网,就是要对付马斯克,对付星链。但是中共的技术能力,综合能力跟马斯克相比差距很大。”他说。

中共野心勃勃 但“国网”停滞不前

2021年4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星网”)正式成立,号称要建中共版“星链”。该集团直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控制,集团总部位于河北雄安新区,是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

但在此后的三年里,“国网”似乎停滞不前。随着北京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查,中国卫星网络去年卷入了一轮纪律检查。另外,中国星网总部所在的雄安新区是一个偏远城市,中共当局曾设想将其打造为创新中心,但现在这里空荡荡的,难以吸引人才。

2023年11月23日,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火箭,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但之后并无相关的更新消息。

“国网”星座分为两个子星座,除了GW-A59子星座和GW-2子星座由“中国星网”公司负责,另一个是“G60 Starlink”计划,由联和投资公司下属的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思航天”或Genesat)推出量产卫星。

上海市政府去年7月首次宣布计划开发巨型星座G60 Starlink,由部分拥有“格思航天”的上海航天卫星技术有限公司(SSST)运营,将由多达12,000颗卫星组成。一位公司高管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到明年年底将部署约648颗卫星以提供区域覆盖。

如同在芯片产业搞举国体制一样,中共在中共版星链方面的野心计划极大。《财经》杂志去年11月报导称,上海松江正在规划G60 Starlink,计划送万颗卫星上天;江苏无锡邀请链主构建产业生态圈;山东海阳打造了全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

王绣雯表示,目前中共卫星互联网建设以“国网”计划最为庞大,其它还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工程(以下简称“鸿雁星座”工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虹云”工程,以及民间企业“银河航天”公司的“银河Galaxy”工程等。

G60卫星制造速度值得关注 或涉“偷师”

2023年12月27日,“格思航天”G60卫星数字工厂投产暨首颗商业卫星下线仪式在松江区G60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举办。

下线的首颗平板卫星,有摩托车大小,看上去并不起眼,甚至有些脆弱,它刚刚从工厂的装配线上下来。据称可满足一箭多星堆叠发射需求,可为全球不同用户提供宽带接入通信服务。

“过去设计和定制一颗卫星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格思航天”总经理曹金向在场的人群吹嘘道,“现在工厂每隔一天半就能生产出一颗卫星,每年最多能生产300颗。”

王绣雯表示,“格思航天”的G60平板卫星,其实重点应该是卫星的制造速度,一般一颗卫星制造工期约两三个月,可是“格思航天”的智慧工厂约1.5天就能生产完成。这样的速度会使“国网”计划快速达成,值得美国和其它国家担忧。

查询发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215月就声称,中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的设计产能是每年240颗,相当于平均1天半就能生产一颗卫星。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21年5月就声称,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的设计产能是每年240颗,平均1天半生产一颗。(视频截图)

王绣雯表示,中共卫星技术虽说是自研,但大家都知道中共是从美国和其它先进国家“取得”技术,加上马斯克因特斯拉在中国设厂而对中共友善,不排除可能“移转”了相关技术。

G60 Starlink只是部分国有,但观察人士认为,这不是有什么策略转变,而是中共向来的套路。

王绣雯表示,“中国星网”设立,就是为了统筹卫星互联网建设,所以“中国星网”将来可能会中国公私部门多个卫星互联网计划整合为一个。简言之,中共新兴技术的基本发展模式,就是由政府资本结合民间企业技术,亦官亦商,以便在不同情形下转换身份。例如:要与外国企业合作、引进技术时,就以民间企业身份去接洽,等技术到手后就优先转为军用。

责任编辑:高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星链”能为香港人提供网络自由吗?
星链卫星将超2000颗 新增卫星激光通讯功能
星链卫星与中共空间站靠近 美中交锋内幕
美促进伊朗人信息自由 马斯克:将启动星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