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港人:流散各地纪念六四 承传国际反共精神

人气 480

【大纪元2024年06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今年是“六四”35周年,香港公开悼念已成禁忌。香港资深传媒人程翔呼吁港人响应支联会前副主席邹幸彤,为“六四”和支联会作见证,“不应等邹幸彤个人去承受这个沉重的历史责任”。另外有海外的港人认为,近年港人流散到各地,仍然举行“六四”纪念活动,令国际反共情绪得到维持。

海外港人组织“时代公民教育平台”周日(2日)举行网上论坛,题为“六四事件35周年:回顾与前瞻”,由香港社会政策及公共行政学者钟剑华主持,其他参与者有均在海外的香港资深传媒人程翔、香港前支联会常委麦海华、海外六四活动组织者、香港前区议员林兆彬。

程翔表示,希望大家能响应邹幸彤的呼吁,为“六四”和支联会作见证。他引述邹,此是保存历史真相与窜改历史事实的斗争,亦是人民团结起来,向中共说不的斗争。

吁为“六四”和支联会作见证

虽然邹幸彤提出具名、出庭与否的作证方式,程翔表示:“我觉得我们每一个参加过‘六四’抗争运动的、参加过支联会烛光晚会的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责任、义务为‘六四’作见证,为支联会作见证”。他说邹幸彤为港人的悼念活动承受牢狱之灾,“我们每个香港人更应站出来,勇敢地作见证。虽然这些见证未必会为港共的法庭接纳,但其作为每个人一点一滴的记忆,保存下来就是非常有力的历史见证,我们不应等邹幸彤个人去承受这个沉重的历史责任”,认为将来收集起来是,就是“沉重的历史见证文件”。

程翔指,港人作为“六四”、香港被摧毁的见证人,更有义务、责任,向全世界讲出中共的阴谋,如此,港人就不会被孤立。他引述《史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不要看香港豆丁这么小,过去曾经成就共产党的事业,其很多重要的活动通过香港进行”,中共将香港摧毁,恶果最终会令中共覆灭。

程翔:中共在海外作恶多端
要继承“维园精神”

在美国的程翔认为,当地人对“六四”的记忆不会随时间淡化。华人雕塑家陈维明在南加州发起的自由雕塑公园,现在“愈来愈旺”,公园中渐渐形成“控诉共产党在过去75年来统治下的灾难的纪念公园”。除了“六四”、“坦克人”等相关雕塑,亦有60年代初“大逃港”纪念碑、“李旺阳事件”、“铁链女”、中共摧毁香港的纪念物。

程表示,在南加州针对中共造成灾难的纪念活动相当多,另外“大家看到中共在海外张牙舞爪的情况愈来愈严重”,早前也有亲中共人士在当地的台湾人教会乱枪扫射,引起公愤,“随中共在海外作恶多端愈来愈多时,反而是我们燃点维园烛光好好的机会。虽然维园烛光熄灭了,但30年来培养出来的维园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牢记心中。”

程翔认为,“维园精神”标志“人的良心比刀枪更重要”,否则“如何解释‘武装到牙齿的中共’为何顾忌香港人悼念‘六四’?”;也说明一党专政制度不铲除的话,世界会永无宁日,“昨日它在大陆镇压学生运动,今日它在香港摧毁自由的社会,明日它可以贻害全世界”,中共伸向全球的魔爪,会警醒全世界。

“维园精神”并标志手无寸铁的人与极权斗争的重要手段。程翔引述捷克流亡诗人昆德拉:“人类对抗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认为只要每个人心中都有维园烛光,“哪怕心中点燃维园烛光,都能继承‘维园精神’”。

维园烛光熄灭恶果多

他并指出称,维园的烛光在“六四”后持续30年,香港“无形中成为中国的良心”,“六四”的历史靠港人坚持得到保存,“六四”的冤情在香港得到申诉。久而久之大陆人当有冤无路诉时,就会来港申诉,“在大陆不能讲的说话,你能够在香港讲”。不单异见人士,大陆体制中人,当想讲同官方不太一致的观点,例如作为“六四屠夫”的李鹏,与其有关的《李鹏六四日记》“六四日记”在大陆不能发表,故拿到香港发表。“左王”邓力群《十二个春秋》亦同样要在港发表。

程翔表示,当维园的烛光熄灭后,过往大家熟悉的香港即已失去。香港历史上推动中国迈向现代文明,但是香港现今成为大陆腐朽政权的一部分。香港曾经是华人世界最自由的地方,但是现在岌岌可危。香港也曾经是大陆政治难民的避难所,但是今日香港输出本土的政治难民。香港的法治亦曾经是捍卫人权、公义的利器,是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人民艳羡的,但是如今法律成为政权压逼人民的帮凶。香港曾经是世界研究中国的圣地,两岸禁书只能在港看到,但今日港共政权下达禁书令,很多书要下架。程翔认为上述均是维园的烛光熄灭的后果。

麦海华:香港已不再是香港

麦海华慨叹,在大陆“六四”仍然是被镇压,死者家属亦不能悼念,政权没有作出任何回顾、检讨、承担责任、向人民交代,“六四”甚至在港亦成为禁忌。在狱中的邹幸彤,因撰写“六四”记忆,没有呼吁、动员,但亦与其他人被政府指煽动而被捕,“看到香港已经不再是香港”。

麦说,港人30年来都是和平、理性、非暴力地争取中国政府向人民交代、负责,是“小小的心愿”,没有制造社会事端,但是支联会前主席李卓人、前副主席何俊仁及邹幸彤,与支联会本身均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港人要漂泊海外,寻找能够再点燃烛光的地方。

烛光集会令年轻人投入香港民运

曾经担任支联会义工多年的林兆彬,作为“六四”发生时尚未出生的新生代,认为“六四”是他的政治启蒙。他小时听过“六四”,但是只有片面认识。在2009年“六四”20周年时,他就读中六,听到时任特首曾荫权称明白港人对六四的感受及看法,但是称指“事件发生之后,国家发展有骄人成就,为香港带来繁荣稳定”,更称他自己的意见就“是代表香港人整体的意见”,激起社会讨论,正值“80后”关心社会的热潮,林于是首次参加维园“六四”烛光集会。

当年的集会人数达到15万人,比前一年的4.8万人大增,林认为是反映当时香港的政治气氛,能刺激港人参与,之后每年的参与人数亦如同民怨的“温度计”,本地的社运同支援大陆的社运扣连,“是很神奇的事情”。他又认为“六四”烛光集会参加门槛很低,和平、合法,是无数年轻人第一次参加社运的场合,甚至有教师带学生认识历史。

林说自己参与烛光集会后的过程,就如“阶梯”,之后就有兴趣参与“七一”游行,当时的反高铁、五区公投等,认为烛光集会不只令人关注中国民运,认识到独裁的可怕,亦使人投入香港的民运。

港人流散 令国际反共情绪维持

公开悼念“六四”在港已成禁忌,林感到遗憾,支联会五大纲领(释放民运人士、平反八九民运、追究屠城责任、结束一党专政、建设民主中国)35年后仍然未实现,港人被逼在海外才能点烛光,中国的人权状况愈来愈差,很多人认为香港的“白色恐怖”情况比大陆一般的城市还要严重,情况亦不乐观。

不过他觉得“有危就有机”,他有份主持、在英格兰东南部雷丁(Reading)举行的六四集会有300、400人出席,当中比往年多本地人参与,并有市议员、国会议员候选人出席了解港人诉求,认为能使英国人知道中共血腥镇压的历史,并扣连英国本地的政治,“我想是中共意料不及的,它打压香港人,令香港人散落世界各地,我们be water(如水),继续顽强在国际线上,令反共情绪维持”。他指出,港人在海外集会,是提醒外国政府同中共保持距离、保持警惕,英国的政客亦不多不少受港人影响,质疑中共,“真的不要小看香港人的影响力”。

上月底起在英国伦敦首度演出的《5月35日》舞台剧英语版,钟剑华担任其中一场的演后分享嘉宾。他忆述现场超过一半观众是外国人,有人受剧情触动啜泣,他们很多留下参与讨论,认为外国人的扣连愈来愈明显。他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禁绝对“六四”的悼念不可能,现时纪念活动就散落世界各地。

悼念“六四”引起世人关注

不过,23条立法引起白色恐怖进一步加剧,海外悼念分散,亦无大量资源统筹,悼念“六四”的热情会否继续延续到?

在加拿大的麦海华说,不同地方的社会因素均影响民运能否延续。加拿大温哥华的“温哥华支援民主运动联合会”(温支联)在1989年成立以来,今日仍然运作,麦认为此不只是毋忘六四,还反映港人、中国人争取事件有公平的对待。近年移居当地港人增加,去年在林思⿑公园的六四集会有数千人参与,“他们觉得任何一处有烛光就有维园,凝聚到很多人参与”,是近年最多。

他相信,香港的维园烛光被镇压,海外的活动能继续坚持,除了主办者的执著,更是有更多人的参与。麦举例,温支联亦关注中共在加拿大渗透,例如干预当地选举;,该国国会亦举行听证会,以外国人代理法处理问题。

麦海华并表示称,不只关注“六四”屠杀、香港受镇压,加上关注加拿大受中共渗透影响,只要运动能坚持,能有成果。现时悼念“六四”在香港、海外民运的发展是“里程碑”,引起世人对中国人需要民主保障人权、自由、开明发展的关注。

林兆彬:长远“有少少悲观”

在英国有份组织六四活动与集会的林兆彬表示称,对当地的热情“短期内、十年八年有信心”,组织者、参加者算是年轻,“还有数十年命”;虽然23条、国安法影响,甚至港人热情本身下降,可能会影响参与人数,但是今年以雷丁为例,亦有举办《幸彤在监狱》的放映会,担心出席集会的港人可参与放反映会悼念“六四”。

林并指,短期内乐观亦因为“六四”的悼念同香港社运扣连,除了声援天安门母亲,还有声援支联会高层等因为“六四”而陷狱的人,加上很多抗争者仍然在囚,相信港人仍然会声援他们。

但是他补充,长远而言“有少少悲观”。他指出,现时不少海外港人均经历过2019年的镇压,“我们才有决心搞社运”;但现时在英国出生的港人婴儿能否保持港人身份认同、承继海外社运,“有少少保留”。

不过林认为,在海外搞悼念活动,可以照亮大陆的民运人士、香港的狱中抗争者。

程翔:“六四”死难者的血没有白流

程翔认为,“六四”死难者的血没有白流,天安门的学生运动间接促成苏联、东欧共产集团的崩溃。他回顾,在柏林围墙倒下20周年(2009年)时,到东欧采访,过程中收集到大量相关资料,指天安门事件间接促成柏林围墙倒下,柏林围墙倒下则造成骨牌效应,令苏联、东欧共产集团崩溃。

程翔形容“六四”是压垮苏联、东欧共产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东德政府在“六四”后,面对国内抗争,准备接受中共时任副总理姚依林传授镇压经验,但是当时东德国民打出“坦克人”照片抗议,令警察下不了手,之后触发柏林围墙倒下。@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时事军事】精确导弹在太平洋击中移动舰艇
亲共暴徒毁法轮功真相点获刑 其上诉被驳回
香港民主派47人被控案 戴耀廷今开始陈情
【军事热点】莫斯科平壤结盟 首尔浮现拥核想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