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办“盛事”刺激经济 会展入场人数反暴跌四成

人气 303

【大纪元2024年06月24日讯】(大纪元特约记者高明辉香港报导)继港府推出“夜缤纷”刺激经济后,香港政府力推会展经济,希望通过举办盛事吸引游客并刺激经济。然而统计显示,政府列为盛事之中的周年性展览,入场人数较疫情前最多下跌接近四成。本报记者翻查资料,发现部分参与人数有升幅的项目跟人口老化、移民有关,间接反映了香港经济前景之特征。而政府推算今年这一共210场盛事带来的经济增值,亦仅占香港经济总量最乐观预测值之3%。跟外国一场大型项目成全球焦点比较,香港政绩型堆砌数字反而令盛事失焦,难怪舆论认为香港盛事“谷唔起”(意指强力发展未能达到效果)。时事评论员王岸然更认为现时仍未看到结构性转变。

香港政府的《香港盛事年表》中,发现共有17项逾10年举办历史的周年性展览“盛事”,部分展览入场人数下跌三成至四成。根据统计处服务业统计摘要报告,2023年过夜的会展旅客人数接近130万名,较2019年下跌23.2%,外国来港参与会展的旅客仍未重返疫情前水平。

访港过夜的会展旅客人数。(大纪元制表)

除外国商人外,香港展览主题亦针对香港本地需求。部分展览入场人数的变动,反映出香港经济及人口结构变化。例如跌得最多的国际印刷及包装展,入场人数为一万名,较2018年暴跌37.5%。美国证券商Charles Schwab研究报告用包装箱需求来推测美国经济前景,因为制造业及贸易对包装箱的需求增减可以衡量经济的景气与否。以此推论香港的包装展入场人数下跌,可能预示各项贸易的需求减少,该现象亦与香港零售及旅游业疲弱的情况吻合。

此外,入场人数跌幅较多的还有文具及学习用品展(见表),以及婴儿展,分别下跌31%及19%。以上两个展览的主要需求来自婴儿及学童。近年香港人移民,已经令香港幼稚园出现倒闭潮,而去年香港生育率亦降至有纪录以来最低。这些现象都与上两个展览的入场人数下跌相呼应。相反,国际医疗及保健展入场人数上升4.35%,活动新闻稿引述香港贸发局主席林建岳博士开宗明义表示活动主要跟人口老化有关,此亦香港之实情。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已办五届的“国际移民及置业博览”入场人数及参展商数字稳步上升。本报记者翻查历届新闻稿及社交媒体宣传纪录,“国际移民及置业博览”参展商由2020年首届的60个,稳定增长至2024年的超过100间。另外,2022年首次公布已登记入场人数,由当年的约3万名升至今年的超过3.5万名,升幅接近17%,反映出移民主题较其他主题展览更有需求。

会场主题入场人数变幅。(大纪元制表)

香港政府5月公布2024年全年有210项盛事,预计全年盛事会吸引约170万旅客参与,为香港带来约72亿港元消费额及43亿港元经济增加价值。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曾委托进行的“香港展览业对香港经济的整体贡献研究”,显示2016年展览业为香港经济带来约529亿港元收入,相等于当时本港本地生产总值(GDP)的2.1%。假设政府推测数字准确,210项盛事的经济增加亦仅及2016年展览业的21.7%。

2024年各地盛事及经济效益比较。(大纪元制表)

参考今年全球的真正盛事,最受全球关注为7月至8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奥运会,为期17天。根据法国利摩日大学(University of Limoges)的运动与经济法中心(Centre de droit et d’économie du sport, CDES)研究显示,预计奥运会将为巴黎当地带来约67.07亿至111.45亿欧元(559亿至928亿港元)的经济效益,以及约有89亿欧元(741亿港元)的间接经济效益。

另一正在进行的德国主办的欧洲国家杯足球赛事,为期一个月。ifo研究员格洛姆·沃尔夫(Gerome Wolf)预计该赛事将为德国带来60万名外国游客,以及150万过夜人数,与2024年第一季度相比,该赛事将刺激本季度调整后的服务出口增长1.3%。

至于早前国际巨星Taylor Swift演唱会“舍港取新”(指Taylor选择舍弃香港而到新加坡开个人演唱会),引发本港政坛一些风波。其“时代巡回演唱会”现正在英国站。英国银行巴克莱发表报告指,在英国4个会场的15场演唱会,预计将会为英国带来10亿英镑(约100亿港元)经济效益。

此外,英伟达(股票编码:NVDA)共同创办人兼执行长黄仁勋6月初旋风式访台,除光顾夜市跟粉丝合照外,多场演讲刻意提及台湾的人工智能供应链,令台股受惠,台湾加权指数6月升至23253点创历史新高,英伟达市值亦一度升至3.335万亿美元(26万亿港元)成全球最高市值公司。

香港祭出210项盛事,难免失去焦点。若以平均计算,每项仅带来8095名旅客、3428万港元消费额及2047.6万经济增加价值,数字并不显着。时事评论员王岸然认为,股市、旅游及楼市较反映香港实体经济,而公务员及公营机构薪金则对工资有指标作用,“现时打工的一切暂时好像还维持着表面现象”,但如果整体继续转差,难以支撑相关的工资水平。他希望看到结构性的好转,但现在仍未看到。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悉尼高端房产租金上涨居全球之冠
2024上半年外国人购澳房产数量低于3千套
沪指连跌三日 跌破3000点关键关口
颜丹:“警税合成作战中心”能抢到多少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