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教改30年 专家:问题在外行领导内行

民众党团21日举行“教改30年,台湾教育改革的问题与未来方向”公听会。(民众党团提供)
人气: 8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4年06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常怀仁台湾台北报导)民众党团21日举行“教改30年,台湾教育改革的问题与未来方向”公听会,与会者提到,108课纲让学生更主动,但高中生的基础能力有下降趋势,且在产业生态变迁的情况下,人才培育要有更弹性机敏的机制,另外让学生以委员身份审课纲是对学术、专业的不尊重,更指出,教育的问题在于外行领导内行、政治霸凌教育。

台大教务长王泓仁表示,108课纲讲究素养教育、探索精神,学生更主动、更积极、会问问题、会自己找问题的答案,对于未知事物也有强烈意愿参与;但是,高中生的基础能力有往下降的趋势,很明显的就是高中自然、理化的上课时数减少了,学测也只考固定必修。

王泓仁坦言,现在很多相关领域的老师担心人才断层越来越明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未来如何持续?这是他们担心的问题;三十年前的制度可能就是把大家当做科研技术人才,用菁英教育的方式培养,现在课纲比较转向是素养教育更适合大众化的训练,这有得有失。

高雄科技大学校长校长杨庆煜认为,在产业生态迅速变迁的情况下,人才培育应该要更有弹性机敏机制,系所学位学程之新设申请及教学条件适度松绑以应变未来、招生名额总量管制,应整并退场机制,而学习支持制度可以采弹性修业机制、松绑学习制度。

国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曾大千指出,因为学生权益高涨,课纲审议组织放入学生代表,让人质疑,课纲是专业文件还是民主文件?有人说,因为课纲影响学生,学生必须参与,但若依此类推,法院审判犯人时,两个陪席法官应该要有犯人代表,因为审判结果影响犯人。

所以,曾大千强调,让学生参与课纲是对的,但让学生以委员身份参与并审课纲,这是对学术、专业的不尊重,若真要让学生参与课纲,应该把课纲草案用公开的方式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对课纲的实质内容提出书面建议,不然现在只有那些学生可以参与课纲。

清大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所所长谢金青以“外行领导内行”描述教改问题,他说,三十年前,教改委员多数不是教育专业学者,最后怎么可能会有结果?有位教育部长说,教改会如同太上皇压着教育部做事,可想而知,为何教改后来很多后遗症问题丛生、问题无法解决。

谢金青提到第二个问题“政治霸凌教育”,他说明,他有位学弟在某县市担任小学校长,有两次临时接到县政府通知,他要调到别的学校,学弟说,他没有申请调动,县政府官员说,因为县长的人要到你的学校当校长。

谢金青指出,政治人物的任期是四年,他不了解教育是百年大业,他当第一任想的是如何连任,连任后想的是下一个位子在哪,所以这是台湾教改问题,大家谈很多细节,他都同意,但上层问题不解决,怎么会成功呢?

国教署前副署长王承先强调,对于偏乡地区学校的发展,应该进行学校现况调查报告,确立准确指标,并办理混龄教学、编班,解决生员问题,同时也须加强偏远地区教学资源补助,透过多种途径,改善教育上的差距。

师大教育系教授王力亿认为,双语教育必须要回归学科重点,着重学生理解,以中文说明。英语方面要考量学生年级、年龄与环境。各个科目在各个教育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若要老师同时教学科与英文,会影响学科老师专业,应避免学生学习跟英文双输的结果。

大同大学校长何明果提到,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样态,需要有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特质可以有不同的发展路径,适性适材,不追求样样专精,虽非出类拔萃,却可以与众不同。生师比方面,应考量OECD国家降低生师比,较能符合趋势。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