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七虞(11)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直笔吴兢 公议袁枢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吴兢和袁枢都能秉公修史,不为私情所动。图为古代的竹简。(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 ,

《龙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时代学者修编的历史典故启蒙读物。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医卜星相、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无所不有;时间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书将典故按照诗韵分类编排(详见《龙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个或两个人物的故事。

“龙文”是汉朝西域的一种宝马,这种良马看到鞭影就会疾驰,“龙文鞭影”比喻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毋需鞭策,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像龙文宝马一样一日千里。

【原文】

zhí bǐ wú jīng ,gōng yì yuán shū 。
直笔吴兢,公议袁枢。

ㄓˊㄅㄧˇㄨˊㄐㄧㄥ,ㄍㄨㄥ ㄧˋㄩㄢˊㄕㄨ。
直笔吴兢,公议袁枢。

【注释】

(1)直笔:据实记录,不作假隐瞒。
(2)吴兢:唐代汴州浚仪(今属河南)人。励志勤学,博通经史。有修史的才能,武则天时被推荐到史馆修国史。唐玄宗时,任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卫尉少卿等职。其一生修史,撰有《唐史》、《唐书》、《武后实录》、《贞观政要》等。
(3)公议:公正的议论。
(4)袁枢:字机仲,南宋建安(今属福建)人。自幼勤学,学识渊博。曾任严州教授、太府丞、国史院编修、江陵知府等职。修《宋史》列传,撰《通鉴纪事本末》,开创了“纪事本末体”。

【语译】

吴兢据实写史,不因宰相张说的要求而更改史实;袁枢秉公修史,不以章惇为同乡而粉饰其过失。

【人物故事】

吴兢

据《新唐书‧吴兢传》,吴兢叙事简要详实,被称为良史。起初和刘子玄(刘知几,字子玄)撰写《武后实录》,叙及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劝诱张说,作伪证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谋反之事,记载“张说已经答应,有赖宋璟等人极力劝阻,因此张说由祸乱朝廷转为效忠国家,不然,将危及皇太子(唐中宗)。”后来张说为宰相,读此文心中不悦,知道是吴兢所写,就假装态度从容地对他说:“刘子玄写魏齐公(魏元忠)之事,有不少穿凿附会的说法,怎么办呢?”吴兢说:“刘子玄已死,不可受此诬陷于地下。这是我吴兢据实所写,草稿还在。”听闻者都赞叹其正直。张说屡次动之以情,请求更改此文,吴兢推辞说:“依循您的私情,如何名为实录呢?”终究不改。世称吴兢为今之董狐。

袁枢

据《宋史‧袁枢传》,南宋袁枢喜欢诵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但苦于其广博繁多,就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名为《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到此书,上奏皇上,宋孝宗读后大为赞叹,赐给东宫太子及江岸诸位将帅,并且命令他们熟读,孝宗说:“治国之道尽在此书了。”后来袁枢升任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编修国史(《宋史》)的列传。

北宋章惇的子孙以同乡之谊,宛转请托袁枢修饰章惇的传记,袁枢说:“章惇担任宰相,负国欺君。我身为史官,史家记事的笔法不能有所隐瞒,宁可辜负乡人,不可辜负天下后世公议。”当时统筹管理修史之事的宰相赵雄赞叹说:“袁枢无愧于古之良史啊!”

【说明】

吴兢写史不徇私,以事实为准,他不畏权势,不隐瞒真相,留下了千古清名。除了《武后实录》,吴兢著作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贞观政要》,是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描述唐太宗与群臣共创大唐盛世的关键所在,包括治国安民之术、自身修养之要,不仅是皇帝的治国楷模,官员的行为准则,其中君臣表现出的正直、善心、宽容,也有助于净化社会人心。

袁枢修《宋史》宁可对不起乡人,也要坦然面对天下后人,如今我们能看到历史真相,真要感谢这些勇于捍卫真理的史官了。袁枢被宋孝宗所赞赏的《通鉴纪事本末》,开创了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体例,以历史事件为主,和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以年代为顺序的编年体,为古代三种史书编写的方式。

──转自正见网

看更多 【龙文鞭影】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