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基金三期难有效 专家析六大原因

人气 1484

【大纪元2024年05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章洪、易如报导)在美国对中国芯片和人工智能(AI)产业技术管控升级的背景下,中共近日设立了史上最大的半导体投资基金。不过专家分析,有六大原因显示,中共集资数千亿元扶持半导体产业的成效不大。

难成功原因一:没有具足半导体生成环境

据中共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国家大基金)三期于5月24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3440亿人民币,是中共发起的三支国家大基金中规模最大的一支。

“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大基金三期由19个股东共同持股。中共财政部是最大的股东,持股17%,实收资本6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资本公司是第二大股东,持股10.5%。五家中共国有银行首次被列为投资者,各出资约6%。

台湾励志协会(TIA)执行长赖荣伟对大纪元表示,大基金一期比较针对半导体产业的下游,从第二期开始转向中上游。之所以成立第三期,很有可能是因为首二期成效不佳。

“你国家有多少的资本可以耗在盖一个晶圆厂?一个晶圆厂盖成之后,还不代表有好的设备,不代表就可以做真正的晶片出来。”

他说,晶片制造的门槛很高,要经过六七百道的工序,生产环境要无尘、耐潮,“台湾的一个社会学者去看过中国的半导体晶圆代工制造厂,他发现了根本就没有穿无尘衣,东西乱丢,附近都是垃圾,都是混杂物。”

“这不就是土法炼钢吗?土法炼钢的东西的成品哪有办法上得了台面?”

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林宗男对大纪元表示,“它这个(大基金三期)也不会成功,因为像半导体产业并不是砸大钱就能够成功的。”

“所以我们会预期说中共大基金三期仍然不会有它原先规划的成效。因为它并没有具足半导体生成的环境,所以造成资源的浪费。”他说。

难成功原因二:晶片产业已全球化分工

赖荣伟认为全球化分工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晶片产业是全球化分工的结果。(中共)没有办法可以短时间短期超车,那是不可能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是三四十年的演变,全球化各国按照各自的优势,分工负责而达成的。”他说,“一个国家自己要搞一条供应链,从上游到下游,完全自力更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它(中共)没有办法可以短时间超车。”

林宗男表示,“过去欧美说制造就让中国制造。但当欧美日认知到芯片生产的战略意义时,他们就是在加紧地投资,使得他们国家也能够扮演在自由世界里面的生产角色。唯一的不同就是,所有主要的技术,都是由这些自由世界的国家所掌握的。”

晶片制造是全球分工最广的产业,有39个国家直接参与其供应链环节,34个国家为其提供市场支持,包括光刻设备、蚀刻和清洁工具、镀膜设备和生产制造装置。此外,还有12个国家直接参与晶片设计,25个国家从事产品测试和包装制造。

德邦证券2023 年 3 月 10 日刊发的专题报告《全球半导体产业研究框架与市场现状》分析,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价值量分布上,中国大陆处于产业链末端,主导的是封装测试等资本开支和劳动力密集型环节;而处于产业链顶端的设计、设备等研发密集型环节,主要由美国、欧洲等区域主导。

近年,处于产业链顶端的美日韩也相继采取相关措施,支援本国的晶片产业。美国总统拜登2022年8月签署《芯片和科技法案》,包括对芯片行业527亿美元的补贴、对半导体和设备制造25%的投资税收抵免等扶持政策。

韩国总统尹锡悦5月23日宣布一项创纪录的26万亿韩元(约190.6亿美元)计划,用于支持该国半导体业。

难成功原因三:政治领导

对于中共国家大基金三期难以成功,赖荣伟认为,政治领导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他说,“中共用政治领导一切,所有掌握这么多基金跟企业的人本身是没有专业的、没有经济意识的,没有市场模型的人。全部都是用政治任命、政治销售的。它不是面向市场,它是面向习近平。”

“你这么多钱,然而主事者都是政治任命,都是政治效忠的,专业人员在这些以政治为导向的决定者前面都被迫要听话。”他说,“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请问一下,它有办法切中真正的高质量的、高创新的晶片?有办法产生出来吗?”

大基金第三期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为张新。公开信息显示,张新非技术官员,曾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工信部电子司司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一级巡视员等职。

赖荣伟说,“这样的人来主导这个半导体产业,你发包给人家做的东西、投标的东西,以一个政治角度去决定要投资什么?你没有那个眼光。这是党国体制的一个(弊端)。”

“现在整个中国的经济的布局从一开始就是具有计划命令的色彩。决定在中国的真正掌权的那一小撮人手中。这些领导人没有选举、改朝换代的威胁,怎么可能会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难成功原因四:腐败问题

近日成立的国家大基金第三期规模几乎是前两期的综合。中共国家大基金一期在2014年成立,注册资本为1387亿元人民币;二期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为2040亿元人民币。

赖荣伟表示,由政治官员来领导资金发放,“非经济的外行人士会来领导内行人士,所以所有的晶片投资最后就会产生腐败。这么多钱充满了诱惑。”

“党国里面有位置的这些政治人物,每个都贪污腐败。”他说。

腐败是大基金一二期出现的突出问题。大基金一期、二期总经理丁文武于2022年7月30日落马。在2022年7月至9月大基金内部的反腐风暴中,陆续有7名高管被查,包括华芯投资总裁、国家开发银行国开发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军,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松涛等人。

2022年7月25日晚间,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落马。国家大基金成立以来进行的首个大规模投资是向紫光集团旗下的晶元业务投资100亿元,占大基金一期的近10%。但2020年11月开始,紫光集团便爆出债务违约。

难成功原因五:坑骗补助资金问题

外界用“一地鸡毛”来形容国家大基金的成果。中共设立大基金之后,中国掀起了一场“芯片大跃进运动”,截至2020年10月初,中国共有与芯片相关的企业超过5万家,但几年后烂尾消息不断传出。据DigiTimes报导,自2019年以来,已有超过2.2万家芯片相关公司消失,2023年的公司消失数量更是创历史新高,约1.09万家。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 Wong)认为,在一二期,绝大部分的芯片厂基本上都是靠忽悠、靠吹、靠骗的,“每次都是抓住一个产业有补助、有补贴、有支持的时候,大量去坑骗补助资金。往往都是打擦边球的方式,沾边的趁热度的方式去忽悠。”

“真正去搞研发的话,在中国非常难成功,往往是搞研发出来还不够人家骗钱的快拿钱。”

对于大基金一二期出现的这个问题,第三期是否可以解决,黄大卫认为,“这种非常难以解决”。

“虽然有可能在未来的这些腐败问题可以有一部分的没有过去这么猖狂,但是新的骗局肯定会有发生。只是换个名字,玩(骗)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方式。”

“因为它的监管体制,无论是政府职能还是资金的落实使用,到整个官僚体系的提拔问题,这是跟它的用人机制、跟它的整个管理经济的机制有关系的。”他说,“它要在整个经济架构跟提拔任用官员、监管方面有一个大的功夫去改变,但这可能性不太大。”

“目前的体制决定了它还是走回原来(大基金一二期)的路。”

难成功原因六:欧美加大管控

中共设立的三期大基金都有各自的特殊时间点。中共国家大基金第一期成立时间正值中共2015年要搞“2025中国制造”计划,在川普(特朗普)贸易战时中共加推第二期。中共推出大基金第三期则在美国对尖端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向中国出口实施几轮管制之际。

大基金一期和二期资金主要投资于集成电路产业,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设备,以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和自主创新。大基金第三期重点投资高频宽记忆体(HBM)和高附加价值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RAM)等相关领域。

赖荣伟认为,北京集资数千亿元扶持半导体产业,终极目的并不是发展经济,而是确保政治稳定,“国家发展这个产业最后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政权稳定。这些产业对它的军事有帮助,对它的政权稳定有帮助。”

“它花了这么多钱在高科技产业,无非是利用更多高科技武器,一方面对付国外的那些敌人,二方面,就对付国内的反习近平的人不是吗?搞更多的监控,搞更多的设备,希望老百姓不要造反。”

他说,第三期涉及到AI,因为AI需要很强的记忆体,“因为中国(中共)把AI(人工智能)武器化,那AI武器化、生成式AI的一个结果就是,可能会影响到全世界的民主价值跟市场安全。”他说,“中国生成式AI可以做很多假消息,可以深入民主国家的校园里去,甚至民间老百姓啊,然后散播一些对民主制度不利的、对当地国的政府不利的讯息。”

对中共高科技带来的国安威胁,他说,“对AI现在是美国最近正在出手的,所以说现在AI的相关的禁令一条一条,我觉得它还会陆续再出来。”

5月8日,美国联邦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麦考尔(Michael McCaul)联合另外三位众议院代表,共同发起了一项新的立法提案旨在进一步修订《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以防止包括中共国在内的外国竞争对手开发和利用美国的人工智能及其它关键技术。

此外,美国与日本、荷兰1月就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达成协议。荷兰芯片设备制造商阿斯麦(ASML)1月1日宣布,荷兰政府撤销了部分向中国出口设备的许可证,其中包括先进光刻机。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消息:中共将设3000亿国家基金发展芯片产业
获美66亿补贴 台积电在美生产高端芯片
三星获64亿美元 在德州研发生产先进芯片
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被曝获得高端英伟达芯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