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唐诗】

千古一诗《游子吟》是怎么写成的?

作者:允嘉徽
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2121
【字号】    
   标签: tags: , ,

《游子吟》是出自唐中期诗人孟郊之笔。孟郊字东野,天宝十年出生于湖州武康(一说洛阳),个性狷介寡合,艺术天分在写诗中得以挥洒。诗评者说他格致古淡,韩愈赞赏孟郊“天葩吐奇芬”。

孟郊一生写了五百多首诗,以《游子吟》一诗千古著名。每年母亲节的时节,鲜明的孺慕之情,更是感动人,千古一心。孟郊怎么写的这首诗?这诗其实反映了他的人生故事的底图,凝缩了他大半生的悬挂。

孟郊的父亲是昆山县尉,是古时县长的佐贰官,职掌捕盗贼,调查犯法作乱的事,维护地方的治安。孟郊的母亲操持家务,事事亲为,省吃俭用。他们家的生活称不上小康,说是贫穷也不为过。家境贫穷并没有让孟郊低眉俯首,更不能限制他洋溢的诗才,完成了不少诗篇。但是孟郊无意于科举仕途,年轻时就隐居嵩山,自称处士。

孟郊有一首《游终南山》的诗,诗中写道“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显然他喜爱质朴的生活之道,在大自然中开怀自在,功成名就在天地间只是过眼烟云。

浮名如过眼烟云。(Pixabay)

不过,孟郊心中对父母的劬劳一直挂念在心,一年年过去,挂念越来越深。他这一个游子,如飘忽的云,他的生活得不到安顿,不能反哺父母。他的自描诗“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反映了什么呢?挂念着什么呢?原来,他挂念父母,不想再给父母添忧,将近四十岁的他终于迈向科考之途。

在唐德宗贞元七年,孟郊回到故乡湖州,他得到州县的选举,列于贡给朝廷的乡贡名册中。然而,接下来两年进京参加科举都落榜。

母亲殷殷的鼓励,让他第三次出马应试,终于登上进士榜,此时孟郊在四十五岁之年。

拳拳孝心 千古诗篇《游子吟》

登科进士的喜悦,并没有改变孟郊孤直的个性,他不会随波迎合,不得权贵的关注眼神。未等及授官,他也就离开了长安返乡去了。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孟郊50岁才得授溧阳县(位于浙江宜兴县西)县尉的职务。虽然当不上正官,总算这一生中第一次有了稳定的收入,能够买得一亩薄田,造一间简单的住家。这时的孟郊,终于能落实报答亲恩的心愿,能迎来母亲受他奉养。孟郊的名作《游子吟》一诗,就是在出任溧阳县尉时迎接母亲所作,诗的题注即“迎母溧上作”,诗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中的“寸草心”就是指子女奉养父母,恩报父母劬劳的一点棉薄之力的表现。孟郊到了人生半百,才得以奉养父母,随侍左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宛然为他代言:这样的回报,相对父母绵绵无尽的、无私的照拂,算得上什么呢?“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孟郊历经半生苦寒的压抑,窥见父母恩得报终有期,那份欣喜乍现,千万倍于自身的荣誉!《游子吟》传诵千年,从孟郊半生苦吟中跃然而出,言有尽而意无穷,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给予此诗“全唐第一”的赞誉。诗人纯孝之诗,得到天下人自来善良本心的认同,遂成千古不朽的诗篇。@*#

参考资料:《新唐书》《唐才子传》《全唐诗》

─点阅【爱读唐诗】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时,经过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嫡母孙氏,当年小玄烨的奶娘,出来给康熙磕头。康熙当时拉着她的手,对周围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当时正是春天,厅堂前有萱草盛开,康熙手书“萱瑞堂”,赐给他的孙氏奶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