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

夫妻沟通无公式 亲密关系从温柔的对话开始

哈佛医学院一项长达85年的研究显示,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带来快乐和健康的生活。图为一对快乐的夫妻。(Shutterstock)

二○二一年三级警戒期间,身边的朋友们开始在家远距工作,那时很多朋友会找我们夫妻聊天,好奇我们平常是怎么一起在家工作,又可以兼顾照顾孩子的角色。

他们苦笑地说:“以前还可以去办公室上班的时候,如果前一天晚上跟我老公/老婆吵架,至少隔天醒来还有不同的空间可以冷静一下,不过现在没得选了,必须长时间、近距离地相处,越来越多问题也跟着慢慢浮上水面了,实在是心好累啊……”

这让我想到刚开始和慧玲因为同居而产生的磨合期,我们得要面对彼此吵架后的坏心情,也必须学会更有效率地自我沟通、转化情绪,虽然被迫成长的过程很痛苦、吵了更多的架,但也培养各种和好的默契,也学会怎么与对方平衡“我”和“我们”的沟通,也就是两个人的关系中,我、你、我们之间的界线。

从交往、同居,到成为父母,再到一起创业,对于如何建立伴侣间良好的沟通模式,我们学到的不是用各种厉害的对话公式,套入某某法则就可以好好说话,而是伴侣之间的“沟通系统”必须从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累积起来,这其中包含了和自己相处的能力,以及培养伴侣之间的默契

照顾自己的需求也培养“翻译”能力

.照顾自己身体的需要,练习不忍耐

“有不好的情绪?忍一时海阔天空!身体感觉有点疲劳?再撑一下就有彩虹!”这些想法有时候会让人对自己的感受越来越迟钝,也会让人离自己越来越远。

我们大部分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学习忍耐,长大以后很习惯压抑自己的感受。但是,不管是心理的忍耐还是生理的忍耐,压抑感受会让自己更容易烦躁,这个道理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懂。

不过,我们很多时候无法察觉自己正在忍耐,是因为忽略感受已经变成一种自动化行为,即在无意识时发生,尤其是对身体的感受,我们常常用自己的意志力,选择忽略它们,像是明明觉得肩膀很酸痛,却因为工作还没完成,就强迫自己靠意志力,忍耐地做完;或是追剧到眼睛很酸了,却因为心情亢奋,告诉自己再看一集、再看一集……

可怕的是,压抑身体感受带来的烦躁感是很容易累积的,这些藏在内心阴暗角落的感情,会如黑洞般影响你的好心情、削弱专注力。当你没来由地想对人发脾气,或是想要粗鲁地对待人事物,那就是累积到快满出来的征兆了!

请好好照顾身体的需要,练习不要过度忍耐身体感受。例如感觉皮肤黏腻时,就赶快去洗个澡;肩颈酸痛时就中断工作一分钟,起来伸展身体。当你开始练习不忍耐,每次在第一时间照顾好身体的感受,身体回馈给你的舒适感,会与好心情互相加持,让你整个人神清气爽,就算心情不好,照顾好身体感受时,会得到安慰,也可以更快地将不好的内在感受转化掉。

忍耐不是不行,但如果你是有意识地忍耐,并且在忍过之后,能回头来好好照顾自己的需要,那么我们离自己的心就能更靠近一些。

表达独处的需求

只要是人,都会有各式各样的需求,比方说填饱肚子、获得成就感与归属感、拥有自由去做选择等等,我们做了很多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有能力去满足更多的需求,但是有一种需求却很容易被忽略,就是“自己独处”的需求。

尤其是当两个人相处在一起的时候,会花费更多的心力去照顾对方的感受,实在没有余裕看见自己独处的需要。如果你的伴侣生活中,很少“自己”而只有“我们”,就容易感到不平衡、没耐心,最后就会对这段关系感到厌烦了。

我们常常特意留时间给“我们”,像是空出时段来约会,或是安排纪念日之类的仪式性活动,却很少留时间给“自己”,不太会特意察看行事历,保留和自己约会的时间,或是给自己每周或每个月一次的“Me Time”。

生活中的独处时刻,往往是忽然降临的,像是另一半临时被工作抓走,你忽然有了一段空档,或是孩子提早睡着了,你多了一点时间可以利用。

但,这种忽然降临的空档,我们往往不知道怎么利用,甚至很多时候才刚意识到“是时候可以好好做自己了!”的瞬间,独处的时间就忽然被打断了,像是一通电话让你也被工作抓走,或是孩子忽然醒来大哭。

不完整的独处时间,就不会有好的独处品质。如果你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总是品质很差,有一天会发现,你对世界的一切都感到很不耐烦,总是容易生气、怪罪他人,那不是因为世界不好,而是因为你变得不喜欢你自己了。

我跟慧玲有一个常用的暗号,就是“猫咪时间”,透过这个暗号,我们可以很好地知道对方的状况不太好,但对方现在无法整理出原因,所以需要自己独处一下、调适心情。

同时,也因为我们都对于独处的需要很有共识,所以都不会过问细节、尊重对方的需要,让对方去“猫咪”一下。

你能跟另一半表达独处的需要吗?你能让对方知道“独处”对彼此关系的重要性吗?邀请你的伴侣和你对焦一下,讨论该如何互相配合,试着找到属于你们的独处暗号吧!

培养“翻译气话”的能力

生活中还是难免会有情绪化的时候,像是做不好某件事而感到挫折,实在很难不发个脾气,解解心头的火。我们自己会这样,别人当然也会有这样的状况。当别人生气,说了气话,可能会让你感到很受伤或是很不公平,觉得对方情绪的责任又不是在你,自己是被迁怒的。

过去人们常说:“别把别人的气话听到心里去。”这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让人做到的事,如果可以,这世界哪来那么多的委屈和不愉快,是吧?因为当你听到那些气话时,你已经感到难过了,这时候却告诉自己不要受伤,这样不是很冲突吗?

因为内在的感觉已经很不好了,外在的道德标准却自我批判:“你的感受不好,是因为情商不够,所以不应该这样,现在赶快把它收起来!”

这时候,你的感受可能会有两种反应,第一种,跟理智抗衡到底,直到证明自己有资格感到受伤为止;第二种就是暂时忍让,但是躲在阴暗处等着对自己复仇。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消耗内在。

我们的大脑,都有内建“翻译功能”,在职场打滚多年的你,应该有能力去翻译老板的话中有话、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对吧?好消息是,它其实还能做到一件伟大的事情:翻译别人的气话。

只不过,你得自行更新它的翻译资料库,如果资料库不够大,遇到它不会翻的,就不会起作用啰!

要怎么更新翻译他人气话的资料库呢?这并不难,“观察”就是了。

我们总是能从对方的长期行为中观察到各种模式,例如,某人只要肚子饿了就会很没有耐心。你只要知道这个模式,就能在那个人很没耐心,开始用不好的语气催促人做事的时候,把对方的“吼唷,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翻译成“唉唷,我的肚子好饿了!”如此一来,就能挡住那些情绪化的语言,不让它们跑进你内心柔软的地方搞怪。

同样的道理,每个人在说气话的时候,都会有背后的某些原因,像是对方跟你吵架吵不赢,就说:“我们干脆分手吧!”对方肯定不是真的想分手,只是一时气头上做出了不理智的发言,但是这句话可能会让苦苦经营这段关系的你感到很受伤:“我们为这段关系努力了那么久,怎么就为这种小事说分就分?太过分了!”

请用回想过去的方式来观察,对方在气头上,说出分手或类似“不理你了”之类的气话,都有着什么样的脉络呢?你有没有发现,这种类似的气话,其实都可以简单翻译成:“我那么喜欢你、那么在乎你,我就希望被你疼爱嘛!”之类的撒娇语言。

所以,当你听到“我们干脆分手吧!”的时候,如果第一时间冒出的念头是:“唉呀,又在撒娇!”你的脑袋就比较不会一直往“对方动不动就说分手,好伤心!”去想,而是放更多心思在怎么去回应对方的撒娇上面。

不过,如果你有受伤的感觉,请一定要在回应完对方的撒娇,情绪回复平静的时候,好好地告诉对方,毕竟人们往往无法注意到自己的语言是怎么伤害到他人的,这当然是有其必要去要求对方改变的习惯。

书封。(圆神出版社提供)

<本文摘自《从我开始的关系功课:先和自己打好关系,才能与他人建立好感连结》,圆神出版社提供>

●婚姻习题 该不该让另一半知道过去的感情?

●刻意隐藏负面情绪 小心走向绝望的深渊

●假装自己很外向?迎合别人只会让你越活越累

责任编辑: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