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钥】九个儿子原是来讨债的魔 为何又连连夭折呢?

作者:泰源整理
上代的恶业这代要还。然而,变化、新生是怎么发生的?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4588
【字号】    
   标签: tags:

清朝时,归安(今浙江湖州市)菱湖镇当地的首富王家发生了一连串令人瞠目结舌的意外事儿。这家主人翁从二十岁开始,接连生了九个儿子,但是,一个又一个都是顽劣蠢才。王家人虽然在教子上用心良苦,但是毫无成绩可言。心中忧伤,但是讨教无门。

乾隆间有一年大旱,稻粮无成,老百姓都饿得面黄饥瘦。富翁拿出家产赈济,救活了许多人,不过家产用光了,家业也因此中落。

过了不久,大儿子得病死了。接着二儿子也不行了。不到一年功夫,九个儿子一个连一个天折,竟然一个都没能活下来。夫妻两人哀伤悲愤之极,神情恍惚,若痴若呆。

他们家中一向供奉观音大士,儿子们死后,他们写了哀怨的告疏,在堂中佛像前焚烧。那天晚上,他们就梦见观音大士告诉他们说道:“你们以前所生的九个儿子,是九个魔头,都是败家子。因为你家祖辈有隐恶,他们都是来败坏你的家业的。因为你积了大阴德,倾尽家财赈济贫弱,功德浩大,天帝特地下令收回这几个魔鬼,将另派文曲星降生你家,以振兴你的家业。如果你们能更加努力修善,二十年后,文曲星将在你家降生。不要埋怨不满!”

夫妇两人竟然作了同一个梦!梦见观音大士解惑。图为元人观音大士像 轴。(公有领域)

夫妇两人竟然作了同一个梦!他们从此更加念兹在兹作善事,扶危救困,生怕做得不周到。不久,妻妾几人先后都怀孕了。几年之间又得了五个儿子,个个喜读书,而且有文才,在学界很有好声誉。到了孙辈,出了王以衔、王以铻两个进士,兄弟翰林扬名朝中。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恩科会试前,曾有一对燕子把巢筑在他家的灯笼上,太夫人见到后高兴地说:“灯上做巢,这是登科之兆。”这年春天会试揭晓,王以衔获中第二名,而其同父异母弟弟王以铻则高居榜首,即为会元。传报喜讯的人拟将泥金喜报悬挂在中柱上,太夫人急忙阻止道:“这地方留着贴状元喜报,不要占了。”等到殿试唱名毕,王以衔真的被点为状元。

王以衔这个状元得来不易。主考官左都御史窦光鼐担任浙江学使时,对当时诸生中的二王很赏识。此次会试二王兄弟俩高居一、二名,一时落第者间传出的谤言四飞。当权的大学士和珅,对窦光鼐刚直不曲从自己,甚至揭其阴私,一向怀恨于心。这时和珅听到谤议,觉得逮着机会了,便乘机进谗言,说窦光鼐曾多次出任浙江学政,来自浙江的两兄弟考生包揽一、二名,此榜必定有私。

和珅指责窦光鼎收了王以铻、王以衔的贿赂,向他俩泄露了试题,证据就是他们的试卷中,都同有“王道本乎人情”一语。

其实,窦光鼎本人从政的经验,对“民之所好好之”感触良深,在讲学中解析深刻。后来他任会元主考官时,就以“民之所好好之”命题,结果有两份卷子的论述深得其心,原来是王以铻、王以衔的答卷。这也是为何二王的答卷中都有“王道本乎人情”一语的背景。

窦光鼐平素刚直敢言,得罪过不少人,于是附会攻击者甚众。但窦光鼐不畏人言,坚持“只论文章,何问籍贯”的主张,不肯更动。

乾隆帝受了和珅的话搅动,心中升起疑虑,下令派出礼部尚书纪晓岚等大臣对王以铻、王以衔的试卷进行复查“磨勘”,就是对考卷逐字逐句挑毛病,且降了窦光鼐的职。复查结果,第一名的王以铻被罚不准参加殿试,回乡读书。

王以衔虽然可以继续参加殿试,但是心情大受影响。因为窦师因为此事获罪,弟弟被放逐回乡,郁郁不得志的他在考场上仅以淡墨书卷,对及第不抱有奢望,草草出场。

这一年,和珅馆中的教师,也中了进士参加殿试。和珅嘱咐他说:“你在殿试那天以淡墨书写考卷,可获得状元。”

当和珅拿到王以衔的淡墨考卷时,以为必是自家馆师的卷子无疑,就置于一甲中。唱名那日,乾隆帝看到这份淡墨书写的卷子感到疑惑。

这时和珅在一旁美言推荐说:“此人以淡墨书卷,能够表现出这般端庄雅洁的水准,比起浓墨者难上加倍,必定是学养深厚之士。”

乾隆帝接纳了他的意见,就把这份卷子定为状元。等到解开弥封唱名,卷子的主人竟是王以衔。皇上看着和珅厉声说道:“他被选为状元,这也是窦光鼐所为的吗?”

这时和珅紧锁双唇,连气都不敢喘。于是窦光鼐的冤情大白,蜚短流长也顿然止息。

上天谋定的事,小人乱不了;小人的算计,反而都在上天谋定中。六年后,王以衔的弟弟王以铻,受恩召入了翰林。

这样看来,这个王以衔,就是文中开头提起的观音大土说:“二十年后,文曲星将降生在你家”的文曲星了。

【小档案】王以衔(1761-1823年)字署冰,号勿庵,乾隆六十年(1795年)大魁天下,授职修撰。嘉庆五年(1800年)起,六年连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此后,连连参与考官事务,从乡试到会试。凡他主持的试事,都能平正通达,深得学子敬爱和嘉庆皇帝器重。他为人坦荡浑厚,终日无戏言,平生不论人之过,视天下人无一非君子,是世人口中的“长者”。道光元年(1821年)调任礼部右侍郎(正二品)。@*

资料来源:《坐花志果》、《香饮楼宾谈》、《清宫轶事》、《清碑传合集》,《廊潜纪闻》、《清代科举考试述录》

─点阅【人生之钥】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商人总是把利益摆在第一位,不顾礼义道德,甚至过去有句俗话说“十商九奸”,指责商人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的行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道德高尚,品行良好的商人,他们不为巨大的利益所诱,分毫不取别人的钱财,清高自守,义气干霄。本文就举这样一个例子。
  • 街言巷语中不乏冤魂讨债索命的传说,不同阶层的人都曾有过的遭遇。乾隆年间,两个书生就有过这样的经验,冤魂讨债所为何来呢?清朝当涂县的黄钺(1750年—1841年,字左田,号左君,谥勤敏)应科考,进入考场,坐在某字第一号上。天快黑的时候,看见号门外有一个女子常来窥视,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考场里哪会有女子到来呢?于是他正襟危坐,看看有什么怪异人事儿出现。
  • 常言道:一命二运三风水。古人关于风水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例如:“住场好不如肚肠好,坟地好不如心地好。”又云:“世人尽知穴在山,当知穴在方寸间。好山好水世不久,苟非其人寻不见。我见富贵人家坟,往往葬时本贫贱。迨其富贵力可求,人事极时天理变。”下面就讲两个有关风水的故事。
  • “百善孝为先”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孝道是构建中国社会伦理最基本的元素,在古今社会中,孝更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行为的根本标准。那么,不孝之人,是否会受到天神的惩罚呢?我们来看两个故事。
  • 当今的年代很少有人在讲“五行”了。但在中国的古代,人们知道五行是天帝赐给大禹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则的第一种。虽然有些现代人不相信五行,不过,五行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周行。本文举一个“命中利北不利南,在南方一试难中,在北方则隆隆直上”的实例。
  • 清朝时,海宁郭去非,他生来就对琴弦的声音情有独衷,在襁褓中听到有人弹奏琵琶,就在母亲的怀中欢喜跃动。少年时学琴之后,几十年中不分寒暑,从早到晚都在弹琴。因此,心境平和,恬淡寡欲,不但没有追求富贵之心,即使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嘲笑都不为所动。人们却视他为痴人,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才能。
  • 杭州人邵艺洲,性情爽直,喜于交游。有一次他在街市上偶然看见一个卖艺乞丐。这乞丐舞弄的刀剑棍棒,各种各样,都能出神入化,绝妙异常。邵艺洲心里明白此人本领高强,不是寻常的乞丐。……后来他们怎样变成了生死之交?
  • 清朝的华亭人汪瑾,五十多岁时在京城仍然布衣不第。秋风吹起,他十分厌倦在外客游,动了思念家乡之情,便乘船南归。在归途他遇上了不寻常的事。阴阳两界人事相通的事给世人展现了善恶终有报的道理。
  • 一对来自不同家境、贫富差距极大的男女同学,有志竟成终成眷属,但是,后来遭逢战乱生离死别……,道尽人生无常。
  • 距离嘉兴三塔湾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边。塔上下共七层,高约十余丈,中层刻有“鹤秀”两个大字。塔面临大河,背后全是农田,旁边并无寺庙。路过的人以为是当地人为镇压风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却不知道塔名是什么意思。后来问秀水县的人,才知道塔并非为风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