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活

巴黎圣礼拜堂: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

华丽的哥特式风格——15世纪的玫瑰花窗上描绘了圣约翰对末世的预言。(Marie He/大纪元)

如果用“叹为观止”形容一座建筑,可以说非巴黎的圣礼拜堂(Sainte-Chapelle)莫属了。这座外表低调、内在壮观的礼拜堂位于法国巴黎塞纳河中的西堤岛(又译西岱岛),与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宫殿毗连。

13世纪中叶,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委托建造的圣礼拜堂。(ErickN/Shutterstock.com)
圣礼拜堂是路易九世在文森城堡的礼拜堂。(Mistervlad/Shutterstock)

圣礼拜堂曾于1232年至1248年间受托存放基督受难时的圣物,其中包括路易九世1239年以极高价格购下的荆冠,那是基督罹难前,罗马士兵戴在他头上的荆棘束环。

圣礼拜堂分为上下二层,上祭堂中间是19世纪的神龛,曾供奉着基督受难时的圣物,现存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Shutterstock)

圣礼拜堂分为上下二层:上层(上祭堂)除了存放基督受难圣物,也为王室及其宾客所用,有着宽大的中殿,拱顶高达20公尺;下层(下祭堂)为朝臣所用,高6.6公尺,有一个中殿和二个小通廊,还有一个圆形螺旋梯通往上祭堂。

圣礼拜堂是辐射式哥特建筑风格(Rayonnant Gothic)的完美典范,这是一种盛行于1240年─1350年期间的歌特式建筑风格。艺术史学家根据不同时期窗棂(窗格)的造型为歌特式建筑分类,Rayonnant(雷昂纳特)一词来自辐射状的玫瑰花窗,这是该时期歌特式建筑的特点。此外,还有细线条的运用,如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扶壁。

扶壁

哥特式结构的最大奥秘,是成功地将内部承重转移至建筑物的外体。建筑物外狭窄的扶壁支撑着大部分的负重,分担了主墙所承受的压力。如此墙体可以砌得很薄,或以大面积的玻璃花窗代替。

圣礼拜堂的设计将哥特建筑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将扶壁露在建筑外部支撑墙体,营造出结构轻盈、室内更多空间的效果。而以大型彩绘花窗取代大部分墙体,则能让光与彩遍洒礼拜堂内。在《圣经》中光代表神。阳光透过彩绘雕窗倾泻而入,整个内堂犹如沐浴在神圣光辉的惠泽与眷顾之中。

圣礼拜堂外狭长的扶壁承担了大部分的承重,使大型彩绘玻璃窗取代墙体的功能,让阳光照射入内。(Kiev.Victor/Shutterstock.com)

彩绘玻璃窗

彩绘玻璃窗上重复着各种不同尺寸的装饰图案,窗棂的设计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玻璃窗称为“柳叶窗”,圆形的称为“玫瑰窗”。

缤纷巨大的柳叶窗成为礼拜堂的主要部分。15扇高为15米的尖拱形彩绘玻璃窗环绕了礼拜堂上层,向上延伸至51英尺高的穹顶,引导我们的目光望向“天堂”的方向。

彩绘玻璃不仅带来了色彩光线绝伦之美,还再现了《旧约》与《新约》中的1113幕场景,讲述着从创世以来到迎送基督圣物至巴黎期间发生的故事。

圣礼拜堂的彩绘玻璃窗。(wjarek/Shutterstock.com)

礼拜堂的西门之上有一扇巨大而精致的玫瑰花窗,玫瑰花窗是哥特建筑最显着的特点。而这扇15世纪的大花窗,是法国哥特式晚期的一种华丽设计风格(Flamboyant Style),以火焰式的曲线花饰窗格为主要特征。这扇玫瑰花窗由繁复精细的石质窗格支撑,窗格精细到几乎让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圣礼拜堂玫瑰花窗细部。(Isogood Patrick/Shutterstock.com)

集束式廊柱

彩绘玻璃营造的色彩笼罩着礼拜堂上层的内壁,彷若堂内嵌满了宝石;玻璃窗户之间是颇具创意的集束式廊柱(或称束柱),看似窗櫺,与彩绘玻璃浑然一体。集束式廊柱是由数个纤细的柱体合成,既美观又能承重,却无厚重感。

圣礼拜堂内色彩斑斓的集束式廊柱。(Craig Hastings/Shutterstock.com)

尖肋拱顶

歌特式建筑将圆筒拱顶改为尖肋拱顶,优雅的尖肋拱顶定义并强化了建筑物的骨架,并延伸至拱顶天花板。

下层承担着整个礼拜堂的大部分重量,以承重墙壁为主,窗少,柱多。下祭堂的140个肋拱成为装饰的主要特征。这些肋拱均于13世纪中叶铸造,比上祭堂的肋拱历史更为悠久。肋拱上饰有那个时期典型的花饰。每一片镀金的叶子都与上面细长的肋拱相对应,肋拱向上延伸,支撑拱顶。肋拱及拱顶上绘有交替出现的百合图案,是法国王室的象征,含有“王权、艺术”等象征性意义,也是法国的象征之一。

下祭堂原有的彩色玻璃在1690年的一场洪水中被毁,后为无色玻璃所取代,再现了圣母玛利亚的一生。而拱顶则绘制有更精致、更多彩的圣母生活的场景。

肋拱上的花饰。(Shutterstock)
下层(下祭堂)仅高6.6米,中殿面积为6米见方,有两个小通廊通往上层。下层的尽头是路易九世的雕像。(Birute Vijeikiene/Shutterstock)

绘画及雕刻

大柳叶窗下的墙壁同样富丽堂皇,均饰以基督教象征意义的绘画及雕刻。其中包括十二使徒的雕塑和天使的雕塑浮雕,天使或手捧王冠及荆冠,或手持香炉罐。

十二使徒雕像矗立在两扇大窗之间的束柱下方,分立在礼拜堂的两侧,支撑着整个礼拜堂的上层。既似恭敬聆听基督的教诲,又如守护着礼拜堂深处神龛中基督的圣物。

充满基督教象征意义的绘画与雕塑布满了圣礼拜堂的墙壁。(Isogood Patrick/Shutterstock)
圣礼拜堂中,手持王冠、荆冠的天使比比皆是。(wjarek/Shutterstock)
十二使徒之一,下面是拿着香炉的天使。(Craig Hastings/Shutterstock.com)

尖形拱门

礼拜堂的下层(下祭堂)供奉着圣母玛利亚,为朝臣及居民提供礼拜的场所。入口及大部分装饰是1854年─1858年间创作的。

拱门上方(入口、门、窗上方的装饰性拱门)雕刻着玛利亚在天堂的加冕仪式。(Zvonimir Atletic/Shutterstock)
圣礼拜堂的入口。(Jacqueline F Cooper/Shutterstock.com)

原文:The Breathtaking Architecture of Sainte-Chapelle, Pari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