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打炒房效果有限? 台专家:囤房税推动应有配套

台经院产经资料库研究员暨总监刘佩真资料照。(赖意晴/大纪元)
人气: 23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22年01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侯骏霖台湾台北报导)为解决台湾年轻人住房问题,各地方政府跟进修正囤房税差别税率,希望囤房大户因持有成本增加而释出房屋,预计最快在今年下半年实施。不过,台学者认为,现在将5户以上非自住房屋的囤房税订为3.6%,打击力道恐怕还是有限,未来配套可以把全国归户纳入考量。至于囤房税是否会完全转嫁到房租上,仍由供需情况而定。

所谓囤房税,要追溯到政府2014年修正的房屋税条例,限定“自住”房屋最多3户,税率维持1.2%,而第4户开始则为“非自住”房屋,税率从1.5%至3.6%不等,可由各地方政府自行设计课征方式。

根据财政部统计,2015年台湾持有非自住房屋的人数为33.6万人,囤房族人数每年不断攀升,2021年11月达50.2万人,每年平均成长7%。

目前已实施非自住房屋订定差别税率的县市,包括台北市、台南市、宜兰县及连江县,而去年底陆续有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县市、台中市及高雄市,表态最快在今年7月实施囤房税差别税率。

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荣誉讲座教授张金鹗对《大纪元时报》表示,现在看来囤房税效果可能有限,主要在于地方政府设定的差别税率相对温和,以高雄为例,非自住第5户起课征3.6%税率,但台北第3户起税率就达3.6%,力道有明显的落差。

张金鹗认为,台湾目前课税的税基,房屋税是依据房屋评定现值,地价税则是公告地价,两者与实际市场价格有脱钩,就会造成税基过低的问题。他坦言,税基调整的主动权在地放政府手中,可能有建商或民代施压,中央应考量订定统一标准。

台经院产经资料库研究员暨总监刘佩真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指出,囤房税未来的配套措施,应考量全国家庭总归户,若以一家四口为例,每人各有1房,其实都不会有囤房税,但以户数计算就等于有4房,届时才会被课征到。

刘佩真表示,根据统计,全国持有3户以上的比例,在没有归户前只有8.67%,如果全数归户,预计比例将拉高到28%,课税效果才会比较明显;现行只有囤房税率上修,让持有成本变高,未来可能有不少民众会把房屋分给伴侣或小孩来避税。

租税转嫁应视供需而论

住展杂志研发长何世昌对《大纪元时报》说,有钱人因为口袋深,承受能力比一般租屋族强,所以租税转嫁是很常见的市场现象。

何世昌进一步说明,假设1间房屋1年增加2万元的囤房税,房东只要每月增加2千元的房租,等于1年就增加2.4万元,因为多收的租金超过付出的囤房税,租税转嫁率反而超过100%;一旦投资报酬率提高,民众借着囤房税题材拉抬租金、赚得更多,市场就不见得会释出房屋。

不过,景文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经《大纪元时报》电访认为,囤房税是否会转嫁到房客,还是得看各地区的供需状况而定。

以学校为例,若附近的屋源全部掌握在同一个囤房客手中,等于独占这片的租屋市场,但众所皆知,学生在学校附近的租屋需求相当高,时常有供不应求的情况,房东比较容易将囤房税转嫁到租金上;可是淡水环境又不一样,因为盖了很多房屋,加上淡江大学人数较少,转嫁就不太容易。

资金泛滥是推升房价的成因

从全球疫情开始以来,台商在中国的供应链就开始陆续回流台湾,章定煊表示,在资金泛滥的情况下,钱没地方放还是会考量置屋,而政府的货币政策其实也面临两难,为了刺激经济成长需要让货币宽松,但这刚好会让余裕资金流到不动产中,目前想兼顾经济成长,又不希望房价上涨,两件事情本身就是悖逆的。

展望今年房市,章定煊指出,未来仍需要观察后续3个面向,首先,政府针对卖短约的红单客,是否有办法让他们断头杀出;其次,在央行贷款成数调降后,中小型建商因为需要资金周转,不会去囤房囤地,看会不会因为今年量缩而断头;最后,应密切关注立法院是否会通过更强力的囤房税政策。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