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音对应政事 听音乐可知朝代兴亡

文/周晓辉
古代一些有修为之人,能从乐音中听出人的心境、社会的变迁,乃至朝代的兴亡。(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411
【字号】    
   标签: tags: , , ,

从古至今,美好的音乐带给人的都是美妙的享受,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净化人的灵魂,而古代一些有修为之人,亦能从乐音中听出人的心境、社会的变迁乃至朝代的兴亡。上古时期的乐神师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师延,是商殷的乐师。自神伏羲以来,他们的家族成员在历朝历代都担任此职。到了师延这一代,人们只看到他能够精确地阐述阴阳之声、判明内函的象纬之意,但对其经历却莫测难知。

据说他活了很长时间,时而出世,时而隐居。他应该是一位身在道中之人。在轩辕黄帝时期,师延担任司乐的官员,当时他就已经数百岁了。夏朝末年,他投奔了商汤。在殷商时,他全面修编了三皇五帝时的乐章,其抚琴水平之高,已经达到了他只要一抚琴,世间马上就万籁俱静,地上的神仙都现身倾听;吹玉律(注:一种乐器)时,则引来天神降世。时人称之为“乐神”。

到了商纣王时期,纣王沉湎于声色中,他命师延演奏乐曲,但却不满于音乐的寡淡无味,就将师延羁押在阴宫(注:囚人的内宫)内,打算处以极刑。羁押期间,师延仍坚持演奏清商流征调角等雅乐。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天有五音,人有五脏。”五音指“宫商角征羽”,对应五脏和五常,其中的宫调音乐平稳柔和,对应人的脾脏,体现了圣者的心境;商调音乐急促清脆,对应人的肺脏,体现了义的心境;角调音乐高畅悠长,对应人的肝脏,体现了仁的心境;征调音乐热情高亢,对应人的心脏,体现了礼的心境;羽调音乐澹荡清邈,对应人的肾脏,体现了智的心境。

东晋.顾恺之〈听琴图〉(公有领域)

人们在聆听音乐时,五脏受其影响,会出现有规律的震动,从而使人的精神乃至身体发生变化。人们听到宫音,能够产生一种温舒宽广的心境;听到角音,能够产生一种恻隐和仁爱之心;听到商音,能够产生一种方正廉直之心;听到征音,能够产生一种整齐好礼的心境;听到羽音,能够产生一种乐善好施的心境。

显然,师延演奏的雅乐对于道德高尚或自我要求严格的帝王而言,无异于甘霖,因为好的音乐可以扫除人们内心的邪恶和杂念,返回到纯真的本性上。但沉迷于声色的纣王因为远离了道德,有着太多的欲望,已经无法接受这样的音乐。因此,掌管刑狱的官员对师延道:“这是遥远年代淳朴的乐音,现在已经不流行了,你要演奏一些我们大王爱听的音乐。”纣王对此也很不满意,所以并不打算释放他。

为了免受炮烙之害,师延改为演奏迷魂淫魄之曲。通常而言,这样的乐曲小到令人情志散乱沉沦、放纵情欲,大到伤身败国。果然,师延的这些曲子让刑狱的官吏们在漫漫长夜中得到欢娱,让纣王得到了感官上的满足。纣王转怒为喜,就释放了师延,而师延在演奏这样的乐音时,就应该已经感受到了商朝灭亡的脚步。

师延出宫后,听说周武王已经兴师伐纣,便打算前去投奔,不过在渡濮水时他又突然消失不见了。有人因此说,师延业已命丧水府,这也是为什么山西河南民众镌石铸金刻画师延像、不断有人为其立祠供奉的原因。

然而,考虑到师延的本事,他应该是又隐居了吧,毕竟他在世间出没已有一两千年。不知是什么原因,此后,他再没有现身。

岳阳大观
师延在渡濮水时他又突然消失不见了。示意图,图为清 王时翼《岳阳大观轴》局部。(公有领域)

师延除了高寿,一生中还有一个大本事:他能够依据各个国家流传的乐曲,判断世代兴亡的征兆。为什么他有这个本事呢?这是因为“宫商角征羽”五音又与人和事相对应。

《礼记》记载:“宫音”代表天子,统帅“众音”;“商音”代表臣子,“角音”代表百姓,“征音”代表政事,“羽音”代表万物。“五者不乱,则无怙懘(chì不谐和)之音矣。”如果宫音乱,则意味着君主骄奢荒淫;商音乱,意味着臣子以下犯上;角音乱,意味着民怨沸腾;征音乱,意味着哀愁多事;羽音乱,意味着财匮国危。

在古人看来,一支谐和、完整的曲子,是通过宫音开始,中间以角、征、羽音组成,结尾为商音,这样的音律象征着天子带领文武百官,以子民为核心,各司其职,如此国家才能昌盛兴旺。反之,如果乐曲中的宫商角征羽五音错位,那么就预示着社会的动荡、国家的更迭等异象。

可以说,师延正是通过辨别各国乐曲中的五音是否安居其位,判断一个国家、政权之兴亡,而他历经黄帝、夏、商、周时期而安然无恙,与他的预知能力也是密切相关吧。

反观现代流行世界的摇滚乐、嘻哈、说唱以及各种靡靡之音,完全在刺激人的五脏、刺激人的各种欲望,进而人被这些欲望主宰,做出许多违背道德之事,而人类离真正的艺术越来越远。至于中共的音乐,更是从其诞生起,就充满了邪气和斗争戾气,挑动着人内在自私、贪婪、情欲等糜烂的情感和暴躁、愤恨的情绪,放纵着自我,使社会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着。

如果从师延先后给纣王演奏雅乐和靡靡之音以及他聆听音乐知晓朝代兴亡的本事看,亦可从中共的音乐知晓将世人引向堕落深渊的中共亦不会长久存在的。

参考资料:

《太平广记》出《王子年拾遗记》
《礼记》

责任编辑:李婧铖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飘然尘外,一洁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飞还歇、徘徊空阶,她也是一只漂泊半生的秋日残蝶。
  • 清代这位出身江南书香门第的小女孩──沈善宝,不仅能诗擅画,甚至能用书画换取钱财,承担养家的重任。她不仅是神童,更是才华与担当兼备的传奇女生。
  • 明清时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闪耀。其中有一位传奇闺秀席氏女,因擅长画兰而以“佩兰”为号。她不仅能教丈夫写诗,双双结为人间诗侣;而且惊世骇俗,成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兰,本名蕊珠,字韵芬,又号道华。她生于常熟望族,祖上世代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诗人吴伟业的外孙,有诗集四卷;两位姑姑皆是闺秀诗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两卷《绿窗小咏》,是家族引以为傲的才女。席佩兰八九岁时,便熟读《诗经》,以姑姑们为榜样,钻研诗艺,积淀了文思敏捷、辞令娴雅的才华。
  • 明清之交的江南无锡,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烟波之风光,也有名流荟萃、诗赋鼎盛之风流。这片吴中繁华之乡,在闺秀文学盛况空前的时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诗词传世的才女——顾贞立。
  • “天地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明清以来,许多文人认同这一论点,重视女子才华,因而这一时期才女大量涌现,才女文学之繁荣,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评明清才女,大多推举商夫人为冠。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时的江南贤媛商景兰。富庶而风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闺秀数不胜数,商夫人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样的英灵之气呢……
  • 西湖之畔,段家桥头,有一处小摊格外引人瞩目。摊位上摆着一幅幅颇具元人笔法的淡墨山水,画作上题着娟秀的小楷——“黄媛介”,摊主恰恰是位布衣荆钗的少妇。一旦赚够一日的生活费,她就匆匆收摊,不肯再作画。 女子抛头露面来养家糊口,在古代称得上是一大奇闻。这位独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兴的名媛淑女黄媛介。她和姐姐黄媛贞,更是一对才女姐妹花。时人对她们有一段知名的评价……
  • “我谢絮才,生长闺门,性耽书史,自惭巾帼,不爱铅华……”一出独幕剧,一场独角戏,吟唱着清代女子的才情与心志。这部杂剧名为《乔影》,甫问世就被之管弦,传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颇似有井水处必歌柳永词的盛况。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为什么如此幸运?蒋家与布袋和尚的奇特缘分……虚云和尚凭借什么,收服了民国政要?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翠碧如绢的蕉叶,可入诗、入画,是传统艺术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闺秀,以此为名号,在良辰美景中结社唱和、赋诗填词,为当地带来一幕幕文化盛宴。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园诗社。
  • 明末的某个烟雨时节,苏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现了一位揽胜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骤雨,他躲进一座庄园,却驻足在庭院中,凭栏观鱼,困倦之际忍不住沉沉睡去。当晚,庄园主人就梦见山中别业,有神龙卧于栏杆。次日清早,主人亲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