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篇小说

鸡鸣晓月窑家墟(后记)

雷州半岛南渡河畔小镇窑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国家各项运动对个人命运深刻影响下,展现坚强生存的意志。(fotolia)

十一浮莲不阻橹桨声

三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中学生时,就曾经萌生过写出我居住的小街上一个典型的人的不幸以及他悲剧的爱情——偶尔有那么几次,写下几行字之后,又悄然无息地放下笔来——让那些人那些事再一次复活在纸上,似乎是揭开了久远的遗忘的伤口,扯破记忆的皮肉是残忍的。那些年那些人的故事,早已像被雷电摧残的枯树,孤零零地站在往事的街角。记不记下来,它都在。想记下来,是因为一直觉得一些事情是可以避免的,然而它偏偏发生了,这终究避免不了的事情,却只能以它宿命般的警世意义,沉淀在时间的长河里,供日后有心人打捞。

时过境迁,巨变的社会潮流将昔日小镇的痕迹渐渐变改,连同曾经活在少年时代记忆中的一些人事,也被岁月的流水冲涮得面目全非,人们淡忘了它曾经有过的欢乐和哀愁,像一场又一场风霜雨雪,覆盖在我们生命旅途中,奔驰而过的车辙之下,谁也不再想起路边倒伏的小草曾有过的荣枯,以及它拼尽全力生长的姿势……

2020年冬春之交,在一场空前改变国家和人类生存方式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认真去审视时代洪流中微弱的个人命运、遗失的良知底线、历史与未来的关系……

这个春天,一些曾经热烈繁盛的事物倏忽凭空消失,人们甚至来不及挥手作别,来不及合拢上惊诧的嘴巴——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许许多多脚下泥巴般不曾关注的东西却不期而至,汹涌地萌芽在严厉的规则间,矗立在人类骚动的欲望中,镌刻在历史严肃的册页里……这,注定我们无法忘记这个春天。

这是需要回归内心的时候。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以一种不紧不慢的速度、不远不近的距离感写出了往事,它并不随风飘逝……

感谢热切关注并催生这本书的有缘人:地方戏剧作家、老文化人莫廉先生屡屡鼓励我记下它:小镇曾经的贫穷与落后,是他抹不掉的记忆,小镇的风土人情,他的爱他的憎却是挥之不去。让我感慨、感动;吴史文先生,他是专业画家,书中的小镇也曾经给少年的他留下一段难忘的美好,那是他儿时随父求学的地方,影响他的一生。他为本书插图再合适不过。他把握得恰到好处的配图,近乎完美地再现了笔下小镇风貌;原岭南师范学院的龙鸣教授,是不吝所爱不掩所恶的正直学者,自孔子故乡走来的他视雷州半岛为第二故乡。本人描绘的半岛小镇也许多少有助于他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雷州半岛的风土人文和一个南渡河畔小镇令人唏嘘的往昔;但未曾想到,他如潮奔涌的洋洋万言评论,却是站在历史反思的高度看到了神州的缩影……这体现了一个学者的独到和洞见。还有儒商、好友雷子——和良先生,以及陈奇石先生,给予本人的润物细无声般的关爱和鼓舞,都让本人在创作中获得了不竭的力量,我们同饮一条熟悉的河水长大,笔下的小镇也是他们工作过的地方;忘年交“乡下老僮生”(顺尊长意,不具名),他是上世纪恢复高考的幸运儿,博览群书,他具有哲思般的睿智和犀利,看到本人草拟的前期小稿后,仿佛窥到了一滴露水中隐藏的太阳,及时给予点拔和诚恳鼓励。正是在一种为岁月留痕,为青春留影的情感驱使下,我彻夜笔耕,加快了创作速度……儒商吴成先生,以他一贯的坦荡和豪爽来包容和支持一个笔耕者去讲述我们共同生长的半岛点滴。而《共鸣》杂志社原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茂信先生,更以一个作家、老学人的敏锐聪颖,对这本呈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些微特色的文学作品,给予了热忱的关注和真挚的评价,发现了不为人知的一面……

就像我深深喜爱半岛大地的田野、河流一样,我同样喜爱这些有田野一样深沉内涵的真诚者,有大河一样宽广胸怀的善良人、坚忍不屈的有缘生命——我的笔愿意为他们低吟浅唱。同时,我愿意努力,低头前行。

生命,永远是有遗憾的,本书亦如是。但是,正如诗人食指《相信未来》所言: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书,就在你面前。请你评判她。

作者 2020年5月13日于半岛古城 @*

责任编辑:唐翔安

点阅【鸡鸣晓月窑家墟】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