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什么是节气水?端午节气水有什么作用?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气: 2043
【字号】    
   标签: tags: , ,

晋代杨泉《物理论》说:“所以立天地者,水也”。雨水、雪水、自来水、井水、河水、泉水、海水……这些都是不同来源的水,还有节气水,这是不同时日的水。读者朋友还想到哪些种的水呢?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从医学药用的眼界看到的水与一般人不同。天地间五花八门的水各有用处和不可用处,中华医学的别具慧眼尽在其中。

中华文化说天候节气感应人事,也感应水质。灵敏的水受到节气的感应,其性质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虽然只用眼睛是看不出来,然而水的重量会有反应,其差异是可以测量出来的。《月令通纂》说,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二日黎明时,称量水的重量,可以由重量的差异预测本年中一到十二月的雨量的趋势。既然每一天的水的重量尚且不同,更何况是每月的水对节气的反应,当会有更大的差异。[1] 也就是说每个节气中的水各具有节气交感的特质,这就是“节气水”。

端午节气感应唐菖蒲花开。 (pixabay)

“节气水”的特质不仅表现在重量上,也表现在气味和寒热清浊的特性上。中华医学在制药、用药上对节气水下了深奥的研究功夫。明代大医学家、《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说,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掌半个月,水之气味,随节气而变迁,这是因为天地的气候相感应造成的,不拘限于疆域。

依据李时珍的钻研,各节气水有不同的妙用。立春、清明二个节日的水是“神水”,储存起来备用,不容易坏;用来浸造制成主治“诸风脾胃虚损”的各种丹、丸、散及药酒,久存不坏。他说(黄历)五月五日重午日(即端午节)的水也是一种节气水,具有防疫驱毒的疗效,特别适合于“疟痢、疮疡金疮、百虫蛊毒诸丹丸”的制药用水。我们从阴阳感应的特性来看,五月五日这一天是阳气刚盛的纯阳之日,五月五日午时更达阳气的极致,所以此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以阳刚制阴毒符合了阴阳学理。

五月五日这一天午时如果下雨 ,是来自天上的“神水”。这天上来的神水怎么取用?李时珍说古代《金门记》有记载,五月五日午时天上下雨来的神水可以从竹竿中取得,趁午时赶快把竹竿砍下来,沥取竹节中的水,可以作药。这种五月五日端午节的午时神水作成的药,主治“心腹积聚及虫病,和獭肝为丸服”,若饮这种神水,可以“清热化痰,定惊安神”。从《本草纲目》中可以看到中华汉方药学、中医大师对五月五日午时水在医疗效用上的肯定。

现代人每年一逢端午节,也喜用午时水来沐浴或泡茶,这种民俗也是内蕴这种传统中医学的道理。古人在五月五日“浴兰汤”过节,既能保健又诗情画意。《楚辞〈云忠君〉》吟“浴兰汤兮沐芳”,《大戴礼记.夏小正》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让后人追溯到五月五日“浴兰”的久远历史。“浴兰汤”是将菖蒲根、叶切碎,飘泛热水中用来沐浴净身洗头。这种利用节气水的民俗智慧源远传久,也传到东亚文化圈。如今韩国人还有这种民俗作法。

韩国首尔南山韩屋村举行端午节庆典,韩国传统文化中的端午习俗之一就是“浴兰汤”──用菖蒲水洗头。(全景林/大纪元)

除此之外,这种阳刚至极的午时水也是铸古镜锻刀剑的神水。打铁铺老师傅说,用端午节的午时水来打铁、磨刀才能打造出锋利耐用的刀具。古人在五月五日遇“丙午”[2] 铸造的“丙午镜”,周流无极,山海光明,能够除恶辟邪,成了“金水之精”的重宝。

从中医学来看五月五日端午节的节气水的应用,既刚健又柔软,刚柔并济既长且久,嘉惠后代。中华民族的智慧融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接近一步多了解一些,也就离神指的天人合一的路更近一步。

注释

[1]《月令通纂》说:“正月初一至十二日止,一日主一月。每旦以瓦瓶秤水,视其轻重,重则雨多,轻则雨少。观此,虽一日之内,尚且不同,况一月乎。”

[2] 依照干支纪的排序来看,60天一循环才有一丙午日,所以不是每个五月都能遇到丙午日。

参考著作:
《本草纲目》
《月令通纂》
《物理论》
《大戴礼记》
《楚辞》
《周礼》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君子、小人之别不是绝对的。君子与人为善,包括对小人在内,不能嫉恶如仇。19世纪美国总统林肯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讲“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人都心怀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这应该也是我们理解本章的题中之义吧。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