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为何初婚称“结发”再娶叫“续弦”?

作者:容乃加
“结发夫妻”传递传统婚礼中隐藏的美好文化。(苏玉芬/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27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幼学琼林》有言:“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又说“结发系是初婚,续弦乃是再娶”。那么“结发”和“续弦”的说法源自何来呢?

结发

中华文化把夫妇之义看得很重,所以也很重视婚姻之礼。《周礼》说结婚的意义:“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周代的礼仪告诉人,婚姻始于“敬慎”,始于“重正”,保持敬慎的心态、正式缔结婚姻,这是为自己的甜蜜家庭铺垫稳固的基础。

因此,明媒正配的婚姻,自古以来就最被重视。“结发夫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初次婚姻的配偶。“结发人”是元配妻子的专称。那为何称“结发”呢?这是从婚礼中得来的名词。

《仪礼.士昏(*婚)礼》中记载:“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结婚之夕由新郎亲自解下新娘系发的彩丝带。周代婚礼有“脱缨”之礼但还没有见到“结发”的做法,而汉代诗中就出现了“结发”一词,如苏武诗:“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同样在汉代乐府古诗《孔雀东南飞》中也有“结发同枕席”的诗句。

可见至晚在汉代的婚礼中就有了“结发”之礼。洞房之夜,新郎新娘依照男左女右之序,各剪下一绺头发绾结束发,作为永结同心的信物。这是古人婚礼中的重头戏,“结发夫妻”的说法就从这古礼来的。

这种古礼,宋代民俗中也有记载,《东京梦华录.娶妇》中载有“结发”用品:“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段、钗子、木梳、头须(*扎在发髻上类似穗子的装饰品)之类,谓之‘合髻’。”男女双方在结婚时出的匹缎、钗子、木梳和少许头发,都是用来“合髻”(“结发”)用的婚礼必备用品。结发之后,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交杯酒)。

宋代用“合髻”一词代替“结发”,作为男女结合为夫妻永结同心的象征,两者意义相通,“髻”字在古代通“结”,《说文》新附说:“髻,緫(*通总)发也。……古通用结。”

唐代晁采《子夜歌十八首 其一》具体描写了夫妻结发的情境: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夫妻结发,表示双方永结同心的坚定心意,也是一种誓约,如古人诗中所吟的情义:“结发为夫妇,契阔誓偕老”。所以只有初次婚姻的元配(原配)夫妻才称为“结发夫妻”,元配妻子才称为“结发妻”。

续弦

古时以琴瑟(瑟琴)比喻夫妻,起源甚早,见《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后人从而就以琴瑟比喻夫妻。琴瑟调和、琴瑟和鸣比喻夫妻情感谐调融洽。如明代杨士奇《陈烈妇诗》所吟:“结髪为夫妻,调琴弄瑟两相宜。”《醒世姻缘传》第五二回也描述夫妻感情融洽如琴瑟调和:“少年夫妇,琴瑟调和,女貌郎才,如鱼得水。”

琴瑟的弦断了指妻子亡故了,断弦后须续新弦才能再弹曲子,因此男子丧妻后再娶称为“续弦”。

“结发”不仅是婚姻初结的甜蜜词儿,更是百年的期许!结发合一身!男女双方为共缔家庭而放下自我是婚约的真谛,也是个人走向成熟的开始。经过婚姻相处的历练,担当起对誓约的责任,才得有“结髪夫妻日月长”的隽永回馈。@*#◇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种植物从中国的《诗经》产生的年代以来,就和一家的主妇发生了关联,从而衍生出一些代称母亲的名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名词也是代指母亲的,是什么呢?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