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上电视评论性节目﹂连线报导之八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9月20日讯】(中央社记者陈正杰华盛顿特稿)美国的新闻事业高度发达,媒体享有充分的自由,平面或电子媒体的记者是否参加电视或广播电台的谈话节目和发言的内容,几乎完全靠当事人自己拿捏分寸,但最终的制裁者则是视听大众。

总部设在华府的媒体观察机构AccuracyInMedia创办人尔文说,在美国,媒体记者可以发表演说或写文章,做什么都可以,他的机构对此没有立场。

他认为,记者平日采访政治新闻,到了晚上或周末上谈话节目发表意见,“理想是不含偏见,不带政党色彩,但那是理想”。

“媒体研究中心”媒体分析主任诺伊兹进一步说,随着媒体记者越来越常表达他们的意见,美国媒体予人的客观印象近年已渐走下坡。

诺伊兹说,美国没有相关法律规范,记者有充分的新闻自由和评论的自由,“只要不构成诽谤,任何人要说什么都可以”。

他说,“记者访问记者”是二十四小时新闻频道出现的效应之一,长期而言,新闻记者给人中立公平的印象会因此受到折损。

这是美国媒体观察机构对这一特定现象的看法,但一位旅居华府的台湾资深新闻从业人员,认为美国谈话节目仍有值得台湾借镜之处。

联合报前驻美特派员王景弘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火线”节目为例说,这类论坛节目的主持人和受访对象本身不是记者,而是专栏作家或专业的政论性节目主持人,而且节目不会是一言堂,而往往是刻意安排持代表正反意见的双方辩论。

现任台湾日报专栏作家王景弘说,参加这些谈话节目的来宾发言时都能根据事实,希望能让人信服,不致于天马行空,道听涂说,而且主持人也不会让来宾做离谱的发言。

他说,如果谈话节目的目的在于帮助民众了解议题,就不应流于情绪。

王景弘认为,对于流于情绪、失之客观中立和没有品味的谈话节目,观众和广告客户应有所选择,另外,媒体跟各行各业一样,也需要有专门的民间监督机构。

他支持资深新闻人卢世祥最近筹设媒体监督机构的做法,认为这是促进新闻界自律的重要步骤。

诺伊兹说,同侪的压力对于改善记者经常发表评论的现象会有帮助,但同时,大众也会把这种现象纳入考虑。

他说,阅听大众了解哪些是记者的意见。他所属的“媒体研究中心”进一步利用言论自由,使阅听大众在阅读或收看新闻时带着批判的眼光。

“媒体研究中心”总部设在北维吉尼亚州,宗旨是监控和揭发媒体有利自由派主张的偏见。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留意媒体记者在报导之外藉电视等媒体发表的个人意见,如果发现有倾向自由派的情形,中心便透过新闻信和网页披露,希望借此达到制衡的效果。

美国有许多各类监督媒体的民间机构,但新闻报导或平面媒体记者上谈话节目如何拿捏分寸的问题,主要还是要靠当事人的专业良心、报纸发行人对专业理想的坚持,以及媒体负责人是否清楚和在意阅听大众的反应。

“美国报纸编辑人学会”道德暨价值委员会主席乔安.勃德女士说,记者上谈话节目发表评论牵涉的是“可信度的问题”。

她指出,大众期望记者客观中立地报导新闻,但记者在谈话节目中毫不保留地表达主观的意见,这对记者报导的可信度是一个打击。

根据她的说法,报社发行人应该注意到读者大众的期望,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她说:我们︵指报界负责人︶跟大众有个约定,要以他们的利益为念。(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记者上电视评论性节目”连线报导之三
为何一所荷兰顶尖理工大学陷美中芯片战
日本通报中共海警船进入争议海域 疑有机关炮
物价高涨 但现在有六大类商品比疫情前便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