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挣大钱?”偷窥”中国IT中产阶级生存状态

人气 7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月15日讯】在IT圈子里,有一个词汇不是IT专业术语,却比任何技术名词都要流行,这个词就是“小资”。这反映了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倾向:IT业界内部正在形成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无论是挣钱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他们都当之无愧地站在了发展中的中国的顶端。然而,论其挣钱的手段和方式,真是五花八门,洋洋大观,堪称“多元化生存”。

  自我评估+自我创业:从神童到总监到CEO

  尽管他自己不承认,但Jiory自小是个神童,因为他是中科大少年班的毕业生。但是与中科大少年班那几个名声赫赫的“前辈高手”来说,他显得默默无闻。“我在科大那几年,得出一个经验教训。不管你有多聪明,一定要勤奋努力。在社会上做事,光靠小聪明是不行的。”

  学计算机的Jiory是中国培养的第一批IT专业人才,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大方正。他自称在北大方正那几年——那“夹着尾巴做人”的几年,是自己人生道路上最为成功的几步。“在北大方正,我学到了很多。这对我今后的人生影响很大。”Jiory在北大方正的成长非常迅速,两年以后,他就带起了一个研发团队,团队中成员都比他年长。

  不久他升至研发总监的职位——一个在方正内部列为中高层的管理岗位,年收入破百万。同事都议论,说Jiory已经被列入北大方正的高层梯队培养对象了。然而这个时候,Jiory却出人意表地向最高管理层递交了辞呈。

  “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东西。是的,我在方正可以挣到很多,但是我不满意,为别人打工一点也不刺激。”“你没能力,老板炒你鱿鱼;你有能力,你炒老板鱿鱼。”

  在访问过程中,我发现Jiory衡量自身实力的一些技巧值得借鉴。“我拿了一张很大的白纸,把我和我老板的优点、缺点、现有实力、日后发展等要素都列出来,然后横向比较。我发现我老板主要优势在于他进入方正时间比我早,更加顺应方正的体制,他的管理思路明显带有方正的烙印。他的技术、市场敏感度、智商都不如我,但他的管理比我好。”

  Jiory深深信奉“木桶原理”——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也就是他为什么比其他“神童”更加成功的原因——他知道自己的弱项在哪里,而且他乐意去弥补它。“你看我们一届中,还有前几届的那些比我聪明的同学,人是聪明了,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都没有成大事。”Jiory重新回到中科大,读了中科大第一届MBA,转型成了技术性的创业人才。

  一年之后,Jiory的公司开张了。凭着北大方正的背景和中科大计算机的专业技术,Jiory迅速搞到了风险投资,当起了CEO,他的年收入翻了两番。“如果把创始人股权、个人品牌、创业积累起的商业经验等无形收益都算进去,我的收入翻了十倍都不止。”

  就在媒体还在谈论中国IT业界是不是需要“蓝领”的时候,更多业内的中产阶级却在自我创业。中关村的“四方联”——四通、方正、联想,海外的Wintel——微软和英特尔等国内国外的企业,成了一个个“准CEO”的试验场和培训基地。

  当他们离开这些企业的时候,以私营经济为主的IT经济蓬勃发展了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说,长期留在大型IT企业的经理人,像联想的杨元庆、?做央A他们都是人才,但是他们的深层意识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变革的时代了,尽管他们表面看上去很风光。”Jiory说这话的时候像一个哲学家。

  软件概念CRM、ERP:打工者出人头地

  中国各个IT分支领域中,专家一致认为,未来几年中,作为行业基础产业的软件业最有潜力。而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软件分支中的CRM客户关系管理和ERP企业资源管理是非常热门的,一些先期投入这些软件概念的打工者也得到了跻身IT富人圈的“入场券”。

  雷和梁是大学时代电机系的同学,在电机系,他们两个属于“另类”。他们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总是喜欢两个人在一起商量、讨论,成绩也不怎么样,老师们对这两个学生都没什么印象。我好奇地问雷和梁他们在大学时代在聊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在聊如何出人头地。”

  “那些班干部就知道埋头苦读,争取高分。他们丝毫不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时代,他们还看不起我们这些成绩不好的差生。在我眼中,他们根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雷毕业后,去了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厂与德国同行合作的一个客户管理软件项目缺人,默默无闻的雷就顶了上去。

  后来他才知道,这个项目叫“CRM”。1996年,中国最早有12个大型的CRM项目,雷的这个就是其中之一。两年之后,雷离开了造船厂,他不是自己要辞职的,是猎头公司挖他走的。高级猎头把他推荐给了西门子,起板月薪两万,是当时白领工资10倍。

  梁毕业后去了中国石油总公司,走南闯北,搞海洋石油的钻探。海洋石油后来也允许部分外资进入,中国石油与美孚石油搞合作。可是合作下来,外方认为中方的运作机制不规范,合资企业资源调度要按他们的那套办。梁跟着团队慢慢做慢慢做,也习惯了。

  2000年时候,ERP企业管理软件概念开始火了,梁一看软件流程,大叫,“这不就是我们那套管理体制吗?”他立刻动了脑筋。他跳槽进了咨询公司,专门负责大型工业企业的“IT化”的ERP咨询,收入与雷不相上下。

  十年以后,大学同学又见面了。大家济济一堂,雷和梁照例是躲在角落,窃窃私语。有好事者凑近一听,乖乖,他们在讨论是宝马车好还是奔驰车好,是买一套房子自己住好,还是买两套房子,一套租一套住好。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同样是在IT业内打工,进入不同的IT分支行业收入天差地别。好的分支行业发展速度快,市场培育迅速,个人回报也就高。在1997年CRM的市场价值10亿美元左右,ERP为60亿多;到了2000年,CRM发展到了40亿美元,ERP超过70亿。2001年CRM市场已经要接近60亿美元,ERP市场80亿。预计到2005年CRM软件将以160亿美元独占商业应用软件市场的鳌头,ERP的市场价值为100亿美元。

  20/80定律:众说纷纭的IT技术认证

  1月9日,我在新浪网站发表了拙作《跳槽、MBA、技术认证:IT员工薪水到底有多少?》,引来了很多读者的反馈。其中很多人对文章的某些观点是持有异议的,尤其是针对IT技术认证的一些描述,不少人说根本没有那么好。

  首先感谢大家对我写的文章的关注,其次,请允许我解释。大家没有注意到文章中,几乎所有有关技术认证的收益回报都是以美元计价,这也就是在暗示:我是在写技术认证在海外对IT从业人员的影响,并不特指国内。

  国内同样也有技术认证,我为什么不写?因为正如某些网民发言中指出的那样,国内的IT技术认证市场非常不健康,极其功利性。不少认证培训点成了认证证书的“批量制造工厂”,滥发证书造成证书的含金量低下。

  尤其以微软的MCSE、MCSD、MCP证书为例,不少大学生是抱着一叠回忆题库,背出答案上阵应试的。他没有动手操作,也不去理解教材,考试通过万岁。这样急功近利的IT人才企业能用吗,敢用吗?他不被市场接受,拿不到高薪,能怪微软公司吗,能怪技术认证吗?

  前辈国学大师钱钟书一语道破天机,“好东西中国人是见一样毁一样。”是不是曾经点石成金的IT技术认证到了中国,也是被“糟蹋”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凡是只拿到证书实力不长的人,没几个是赚到大钱的;凡是既拿到证书,技术水平又升级的,没几个是赚小钱的。”市场是公平的,拥有真才实学的IT人才脱颖而出,成为财富的宠儿。

  拥有技术认证的人才竞争符合“20/80”定律,即行业内部依靠技术认证获得的高效益,其80%集中在20%拥有证书的人手上。如何成为这20%的幸运儿?“过来人”提供了两个诀窍。

  一是“读得早”。华先生在越洋电话中向我透露,他在大学时代中成绩平平,但是他很早就通过了了Oracle技术认证——Oracle在华技术认证第一届学员中有5个人通过考核,他就是其中一个。“考核通过后不久我就去了美国加州,在硅谷工作。”

  华先生的女友也是通过类似的办法出国的,她通过了Oracle技术认证在华的第二届考试。自认为没有什么野心的华先生夫妇在美国过起了小资生活,年收入20万美元,就是与美国本土人才相比都值得骄傲。

  二是“读得好”。越是稀有的证书,越是通过考试的人少,越是具有爆炸力的效果。上海有个普通的中学生,学业不怎么样,就是酷爱电脑。他母亲估摸着儿子要考上大学有困难,索性放手一搏。

  那个中学生没有参加高考,他放弃所有学业,专攻电脑一门,最后通过了思科技术认证。全亚洲只有3个人通过,那个中学生是最年轻的,还不满18岁。后来风险投资商找上门来,提供融资,中学生成了CEO。

  所谓“天道酬勤”,“不劳者无获”就是这个道理。除了把技术认证背后的高薪作为人生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目标外,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感受到一些人生中更为重要的东西,一些进入IT富翁行列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个人电子商务:媲美哈佛MBA的“大掌柜”

  2001年7月,上海有名的个人电子商务网站易趣网宣布网站向网民收取网络服务的登录费。这家开办历史仅2年的网站成为了中国IT第一家全员收费的网站。

  网站的创始人兼CEO邵亦波踌躇滿志。这个上海教育界名闻遐迩的大头数学神童,此番手持全球第一名校哈佛MBA文凭,归国创业是志在必得。同样地,邵亦波的合作者,哈佛MBA的同学,著名的女经理人谭海音女士也对易趣寄予厚望。

  然而,易趣收费是不是成功,得市场说了算,得用户说了算。两位MBA不约而同地找到易趣网上有名的大掌柜李洁求取咨询意见。说起这李洁,那可真是电子商务销售的老手了。大学毕业没几年,她已借助易趣网上的渠道,成为许多化妆品一级代理眼中的黄金销售员,月收入超过5位数,据说可以与易趣网的CEO并驾齐驱了。

  即使是在与易趣网的老总交谈,李洁也得时不时接听手机,双手还忙不停地拿笔记录着联络地点和接头方式。“对不起”,铃声响起时她抱歉而无奈地笑笑,客户的电话,不接不行。这位大掌柜的手机,一年来一直承受着平均每天三百个以上联系电话的负荷。而且手机24小时不能关闭,因为即使在凌晨,也会有心急的用户在网上看到信息后急不可耐的打来电话询问,任何生意都是重要的,所以在两年前,当李洁开始网上拍卖并发现这种爱好带来的收入、乐趣和辛苦远远大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她决定,就靠易趣做生意了。

  “第一次上网拍卖自己物品的想法并非为了好玩。当时就是为了出国,需要腾空家里的东西。”“后来自己的东西卖得差不多了,也积累了不少网上拍卖的经验,觉得自己很喜欢化妆品,就想尝试多拿点货上易趣卖卖看,真想不到很轻易地获得了相当高的浏览量,成交也随之容易起来。现在我可以从许多品牌的总代理处直接拿货,我的电子商务销售成为了他们分销渠道的一部分。”

  “因为我出货快,量也很大,又是现结,从不拖欠货款,从总代理那里获得的价格比许多经销商还低,回报自然高了不少。”借助易趣网的平台,李洁现在的在线商品已达到了2000多种。除了一千多种世界名牌化妆品外,她还另开辟了健胸塑身、香熏精油、问题皮肤等板块。电子邮件销售、用户反馈、成本控制、价格战等各种商法李洁无师自通,在电子商务的世界中流畅自如。

  “现在已经有一万多名客户,她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如果她们对我的商品的不是最喜欢的话,我会努力去调解直至她们满意,即使这会占去我很多的时间。不过说句实话,我已经连续1年多没有一天能睡足6小时了。”

  望着这位收入媲美CEO的女性大掌柜,我心中暗自赞叹电子商务的魔力。而另外据其它渠道的消息称,李洁并不是易趣最具实力的电子商务试用者,据说有的个人掌柜月收入多达3万元。

  专业中产阶级:中国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定义上说,中产阶级是介于社会寡头阶层和下层阶级之间的阶层,该阶层是在市场资源配置和社会纵向流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虽然中国IT产业未成形的中产阶级来自五湖四海,但是他们的发迹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首先是其教育背景处于整个中国社会的上层,这个行业的“入门标准”是学士学位,硕士只不过是中流,好的还有博士、双硕士、留洋硕士等等。高学历背后隐含的坚实的经济实力和最新知识为他们日后的出人头地打下了基础。

  其次,他们爱岗敬业,着眼未来。他们以IT技术为中心,投身于周围与IT相关的行业,如商务、金融、传媒等,回报丰厚。他们的职业身份通常有打工者、中层经理、职业经理人、学者、专家、律师等。

  由于中产阶级比较富有,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同时他们的生活质量较高,工作环境轻松良好,这使得他们对社会主流价值和行业秩序有较强的认同感。

  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公式来说,“我”+“集体”=“完整的我”。从社会学来说,一个行业的中产阶级如果能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永远学习,不忘随时随地积累工作经验,并且不遗余力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自己成功的欲望,那么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所在的行业、国家不断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产阶级正在成为IT行业的中流砥柱,而且正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和聪明才智加入IT富人的行列。 (搜狐)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中国软件人才薪水是否过高?更需蓝领IT人才? (12/21/2001)    
  • IT人才逃出中关村 软件编程人才薪水多高才算高 (12/18/2001)    
  • 常见IT技术资格认证一览 (12/15/2001)    
  • 常见IT技术资格认证一览 (12/15/2001)    
  • 美IT人才:年底分红衹有一种行业大幅上涨 (12/7/2001)    
  • 尽管业界低迷 美国政府机关中IT人才仍严重不足 (12/3/2001)    
  • 内地软件业仍喊缺人 “每月加50元”程序员就跳槽 (12/1/2001)    
  • 中国裁员风刮进中关村 (11/28/2001)    
  • 蓝领IT人才奇缺严重阻碍中国内地软件发展 (11/27/2001)    
  • 美国一大学对中国IT人才幵出诱人的留学条件 (10/31/2001)    
  • 中关村企业IT人才为何留不住? (10/22/2001)    
  • 中国软件企业缺人!IT培训业商机凸现 (9/17/2001)    
  • 中国IT人才缺“两头” (9/14/2001)    
  • 北大青鸟董事长:未来IT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9/13/2001)    
  • 日本缺乏技术人才 华人闯荡东瀛IT业界 (8/29/2001)    
  • 现阶段全球IT人才市场评析 (8/28/2001)    
  • 港IT人才短缺需输专才 (8/22/2001)    
  • 中国拥有潜力最大的IT人才 (8/9/2001)    
  • 评论:全球IT人才市场的潮起潮落 (8/7/2001)
  • 相关新闻
    评论:全球IT人才市场的潮起潮落
    中国拥有潜力最大的IT人才
    港IT人才短缺需输专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