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文史

邯郸,成语的故乡(一)

一.幕起之前

女娲——“炼石补天”

邯郸的成语典故,从神话时代就开始了。传说女娲补天时,曾用过邯郸西边山区的石头。邯郸西边的山区古时称为邯山,山上满是紫红色的石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其中红色的石头可能就是来自此处。

女娲,清初萧云从绘《离骚图》(顺治二年刊本)。(公有领域)

邯山红石,不仅作为补天之石永悬天际,也是邯郸最早的名称之一“邯丹”的由来,丹就是红色的意思。红色的石头富含铁质,所以后来邯郸也成为冶铁重镇,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兵器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影响战争的胜负,进而左右国家的命运。掌握了邯郸,就等于拥有了逐鹿中原的本钱。在战国时期,这个国家就是赵国,是战国七雄中,少数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

开启战国——“三家分晋”:迁都邯郸前的赵国历史

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从立国的长短来看,属于新兴国家,是战国时代开始时才出现的。正确的说,是因为它们的出现,才开启了战国时代的历史。

这三国的统治者原本都是晋国的卿大夫,按照周朝的封建制度(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士),应该是辅佐诸侯的家臣,但因为春秋末期的晋国国君大多荒诞无能,国家大事交由家臣处理,权力与土地也就逐渐落入卿大夫手中。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威烈王将晋国的三位卿大夫升为诸侯,就是韩景侯、赵烈侯、魏文侯;他们所掌握的土地,包括从晋国巧取豪夺而来的区域,也就分别成为韩国、赵国和魏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东周的历史分为春秋和战国二个时期,就是以此作为二个时代的分水岭。三家变成三国后,仍继续攻占前东家的土地,直到公元前376年晋国完全灭亡为止。

赵国在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之前,曾以其它二城为首都。立国之初在晋阳,第三代的赵献侯迁到中牟,第六代的赵敬侯才迁到邯郸。迁都邯郸的原因,是因为王位继承的问题所致:

原来赵烈侯死时,儿子赵敬侯年龄还小,无法治理国事,赵国立国之初国力不强,时有外敌侵略,因此赵烈侯将王位传给弟弟武公。武公死后将王位回传给烈侯的儿子敬侯,但武公的儿子想争夺王位,发兵作乱,虽然后来失败,逃亡到魏国,这个事件仍然导致赵敬侯决定将都城东迁至邯郸。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时的战国形势。(布哈林/Wikimedia Commons)

二.序幕

赵国迁都邯郸,国运并未因此好转,仍然无法避免因为争夺王位而产生兄弟阋墙的情况。除此之外,局势更为紧张的是频繁的外患,因为邯郸位于华北平原、西接太行山的优越位置,是东西向及南北向交通要道的汇集点,既是商业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孙膑——“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此时国力正强的魏国趁机派将军庞涓领10万精兵围攻邯郸。次年邯郸被攻破,赵成侯仓皇逃到信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军、以孙膑为军师,率兵前去救援。孙膑认为要替邯郸解围,不是带兵直接攻击围城的魏军,而是去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今日的开封),这就是成语典故“围魏救赵”的由来。

因为魏军刚攻破邯郸,士气高昂,去攻击会折损自己的军力;但魏国首都大梁由于精锐部队都被派去攻打邯郸了,防守必定薄弱。如果去攻打大梁,在邯郸的魏国军队就必须得撤军回去救援,邯郸的难也就解决了;然后在魏军回程途中埋伏突击,在其始料未及、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就可轻松得胜。

明人绘孙膑彩像。(公有领域)

田忌采用了这个策略,庞涓听到齐军向魏国首都前进的消息,果然急忙领兵回防。孙膑在枉陵埋伏突袭,击败魏军,生擒庞涓,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这场战役让孙膑一举成名,也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围魏救赵不止成为一句成语,也被列入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

只不过仗虽然打赢,邯郸的围还是未解,因为庞涓只带了八万兵马回防,还留了二万人占领邯郸。一直要到公元前351年,也就是又过了一年左右,魏王和赵王会盟,赵成侯被迫接受屈辱的和约后,魏国才从邯郸撤军。

赵成侯回邯郸后不久就死了(公元前350年),儿子赵肃侯即位的前后,还发生二次公子争夺王位的祸乱,出现自己人带兵攻打邯郸的内讧事件。内乱虽然最后都以失败收场,赵国依然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

苏秦——“不可同日而语”

也就是在这种动荡的情况下,当苏秦从公元前347年起,开始向各国游说合纵之说,希望团结六国来抵抗势力越来越强的秦国时,对赵肃侯说的一番话:“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是打败别人还是被别人打败、是使别人臣服还是臣服在别人之下,二者哪是可以相提并论的。见 《战国策·赵策二》)”,才能马上打动国君,同意加入合纵行列,并拜苏秦为相,请他继续去游说其他国家。

苏秦成功说服六国合纵后,秦有15年的时间不敢过函谷关去攻打六国。但六国之间还是经常因为利益而起冲突,得靠苏秦从中斡旋调解。直到公元前332年秦派另一个纵横家公孙衍出使齐、魏,诱使二国攻打赵国,合纵就此瓦解。

“不可同日而语”的成语就是从苏秦的话演变而来的,而苏秦本人的际遇也正如这句成语所形容的,不可同日而语了。苏秦家族务农,唯独他不甘埋没,外出求学求仕,多年无成、穷困落魄的返家,遭到家人的耻笑冷落。后来他在完成六国合纵的同时配六国相印,也就是同时做六国的宰相。衣锦还乡时,规格和权势如同帝王,与未发迹前相比,的确不可同日而语了。(待续)@*

点阅【邯郸,成语的故乡】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