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王健专览】“阿拉伯之春”后8年

【大纪元2019年06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王健报导)在2011年轰动中东之民主运动的“阿拉伯之春”,于8年后引动了北非两个极权国家──阿尔及利亚及苏丹,几乎在今年的同时期,最高领导者由于违背了阿拉伯世界共通的圭臬,即为国家和人民所约定之“社会契约”而下台。

首先是今年4月2日,在位20年,高龄82岁的阿尔及利亚总统包特夫里卡,在大群民众之反对下不得不下台;4月11日支配苏丹30年的巴席尔总统,也被军方夺权政变而下台。

所谓“阿拉伯之春”,被西方社会认为是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自2010年12月突尼西亚一些城镇爆发民主运动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

在阿拉伯之春之民主运动未开始前,阿尔及利亚及苏丹当时实质国内生产毛额(GDP)约5,500亿美元,8年后的今天却减到2,700亿美金,影响财税收入颇为严重。此次在阿尔及利亚的变革,虽然既得利益集团仍承接原支配者之势力,在苏丹方面,夺权成功之军方集团则扎实地把握着权力,造成了阿拉伯民主主义的“悲观论”,也使中东对政治环境陷入低潮。

但最近由于年轻人大量使用智慧手机或SNS(社群网路)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使欲长年掌控政治势力之支配意识,显得薄弱。

统治者们若未能全面提高人民福祉,则其对人民的社会约束会逐渐丧失其权威性,也使年轻人转而求社会的菁英或特权阶级之保护,以低调求生。

眼看情势再翻转,风潮在变动,领导者最近也开始有所改变。例如,沙乌地阿拉伯本来靠石油维生,也转向以其它的经济作为为增进收入;埃及总统则开始了附加价值税,同时削减燃料补助金;又如世界首富国“卡达”之领导者欲改变国家的形势等。这些现象皆由上而下,总无法满足人民之期待。由政府主导之经济,常常把国家“肥大化”,对民间之创业有所压抑,同时往往限制言论自由,至目前,凡透过选举促进宪法完善之体制,领导者多数无法保证让人民满意。

总之,传统以来,统治者要单方面掌控人民之行为,在最近似乎已逐渐不可能,连保守的阿拉伯世界也一样。◇

备注:苏丹自4月政变后,局势持续动荡。近日反对派号召全国公民抗命运动,抗议军政府6月初以武力镇压示威者。

责任编辑: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