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亲情

一株树的姿态

宝贝,你非草木,何须被修饰成某种形态?(fotolia)

我们向来对于“颠扑不破”的真理,不仅照单全收,且坚信不移。那宝贝,马麻到底应该把你修葺成灌木般平整,还是让你拥有一株树的姿态?其实我早已心里有数。“盆栽雕琢得再美,都是别人的作品。”某个晚上我把褚士莹的《我,故意跑输》一口气啃完后,在脑子里来回萦绕的一直是这句话。

父母一直以来,对孩子们都寄以厚望吧?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务求精通。我想,如果有那么一堂课,专门让小朋友们去读一册册的山、数一行行的水、听一听风的律动,或测一下骤云变化, 你 必胜无疑了!试想像你可胆粗气壮伸出触角,自每一寸肌肤,每一缕思维去感受这世界,去认识它拥抱它,那岂不绝妙好玩吗?嘿,你要知道,辨云识星或观山闻水这情趣可不是信手拈来的, 这样的奢侈也不是人人都愿意给的呢!不是说了吗,当你逐渐领会那番跌宕生姿与意蕴无穷,你的心必能触及最温柔的光和热,你对生命的惊服和热爱,必然更深更坚实了!

所以宝贝,你非草木,何须被修饰成某种形态?马麻说过,你就是你,努力做好自己,秉持着确切的信仰昂首前行就好。非要成为声势显赫的达官显要不可,你追求的可以是另一种斐然啊!无需为了满足大人的虚荣心而变得诚惶诚恐。把自己所憧憬的人生强加在孩子身上而酿成的悲剧, 天天都在上演。马麻绝对不希望有一天,你会因为一味符合而沦至情无所钟、心无所系的苍白无趣!人生有跌岩起伏才活色生香不是吗?

那,前端的路还有多长?是直是横是交叉是平行?身边的人或事或物,是深是浅是聚是散?那些乍近还远的,似假还真的,或割舍或镂空?遍地泛着光,参禅似凝止在一种不可侵犯的静穆里。 繁花似锦的五月相偕着依然热切殷实的梦,努力圆熟生命的深沉。你闪烁着童稚的光辉, 在我不经意的回顾里,会是混沌中脱颖而出的灵光吧?!

(《亲亲》书封/摄影人出版社提供)

后记

自小和音乐结下不解之缘,虽然曾想往颗颗豆芽构筑的城堡拾级而上,却也因为喜欢搜集、喜欢撰写、喜欢追根究底,更喜欢畅游于文字世界,旋一头栽进了大众传播新闻系。许是希望藉由这科系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继而在社会学与心理学等人文素养间接培育熏陶下,均有斩获吧?

相信这个世界是由许多的爱,许多的书和许多的理想堆砌而成的。更相信书写必能描摹心底那一抹阳光,是生命的升华,亦是美丽的修行。祈愿和大伴小伴继续透过出走,收集最温柔的光和热。如此一来,对生命的惊服和热爱,必然愈深愈坚实了!

朋友问:《亲亲》这本书,谈的是“亲子教养”吗?我想,相较之下,它更像“要把孩子教好,先把自己教好。”一册“生活手札”。原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静默的观察,都逐一被我化成颗颗文字,悄悄记下了。

如果,身为父母的我们愿意稍微放下身段,俯下身倾听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进一步改变自己的态度与思维,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会不会发现更多的惊喜呢?

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孩子好像都难逃被这么训:“哎唷,你怎么那么不听话?” 当了妈妈后,我最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竟然也是这样!还好,没多久我总算开窍了。“奇怪,为什么小孩一定要 ‘听话’ 呢?不 ‘听话’ 的小孩一定是坏小孩吗?”

如果,身为父母的我们愿意稍微放下身段,俯下身倾听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进一步改变自己的态度与思维,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会不会发现更多的惊喜呢?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直接把上一辈所套牢在他们身上的教育系统,重新回装到孩子身上。他们似乎忘了,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不是吗?亲子教育 ——被教育的往往不是孩子,是大人本身吧?都说了:“要把孩子教好,先把自己教好。”

如果,孩子们被释放的好奇心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与距离,那我们何不选择和他们在现实与幻想中一起翱翔呢?在教养这条路上,我乐于继续当个孜孜不倦的学生,继续和孩子寻幽探秘。从他们的观景窗看人看事,一切变得更迷人了呢!来,我们一块儿试试吧!(本文限网站刊登)

──节录自《亲亲》/摄影人出版社

▽影片:筱琳子《亲亲》My Dearie INTRO

脸书专页:筱琳子

 
(点阅筱琳子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