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伦敦慈济人文学校校长:教育就是我的生命

郭校长和她的各种教具以及学生作品。(鲍天雨/大纪元)
人气: 43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8年08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鲍天雨伦敦采访报导)原本与郭钟美香女士约在地铁站见面,也如往常的采访一样,提前十五分抵达,没想她竟先到了。身着质朴的衣裙,戴着草帽,手里拎着两大袋子的杂物——全是各种教具和学生作品,她看上去50岁左右,谁都猜不出已是古稀之龄。

这就是刚见到这一位伦敦慈济人文学校校长的第一印象,不愧是从事了一辈子的老师,十分健谈,很快的就让任何听众不自觉地进入到学生的角色中了。

从4岁教到70岁

郭校长是从小就立志当老师的,“我4岁就开始教小朋友们,”她神采奕奕地说,“16岁进入台北女子师范学校,然后就进入到师范大学。”80年代来到英国后,她也丝毫闲不住,通过带女儿去上中文学校的契机,很快便成为了中文老师。

郭校长担任慈济人文学校校长前,是六个学生的私教老师,其中有的已经教了十几年了。至今周一至周五,每天也还在英国主流学校教中文

“一开始我丈夫十分反对我周末教中文,因为周末是家庭日,好不容易得到个周末,结果不能出去玩,要去教书。”她在笑着说道往事时,眼中充满了活力。

为了更精进中文教学,百忙中她又去修教育学分,于2003年得到教育硕士,“我把头发都读白了,我对教育就是这样的热爱,真的非常想把我的教育方式推广开来。”

不急于学拼音?学得更好!

郭校长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其中一点就是完全不会特意学习中文拼音,她认为,须要打字时,多打几字后,会自然地记住标准拼音。

她说:“发音谁都会,为什么要去学这么枯燥的事情?就直接教字,孩子他们会自己去标发音的,芬兰人会用芬兰字母发音,德国人就用德语标字,国际音标根本不需要学。”

她给自己的这套理论命名为“循母语,学华语”,“各个语言都有相通的地方,要充分利用,不要给孩子们太多负担,这样他们才会有兴趣,刚开始学中文只要能讲出来就好。”同时她也认为,初学时,不必特意学语法,不断有趣地反复练习后,学生会注意到中文与其本国语之异处。

让孩子喜欢中文不要强迫

郭校长认为,现今主流学校的中文教育,因为种种原因,缺乏效率,收效甚微,“有些学生学了几年中文,还不知学了什么。”

她的教育理念,首先是不要强迫学习,“像我的孙女,一千字的三字经都能背下来,还能背诵二十多首诗,我从来没有刻意要她去背,只是在放学路上,或游戏中,我背给她听,或者用录音放给她听,她就这样听会的。”

“学习语言,需要不断反复,但不要用同一种方式。比如女孩子喜欢画公主,就让她们画完一个公主,就用中文写‘公主’在旁边,若四岁,就反复写四次公主,五岁写五次。”

中西合璧的教育方式

摊开自己的教具,简直琳琅满目,除了书本、折纸、图画这些常见的,还有纸箱子、枸杞子、头冠等稀奇古怪的物件,郭校长一一解释着每个物件的用途,令人大开眼界。

“我觉得很多中文教材,过于文雅,你叫洋人怎么学?太难了。”她表示面对母语不是中文的孩子,与中文是母语的孩子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我的教育方式,是试图结合东西方的内容,比如用英国的教育方式,来教中文的内容。”

郭校长还表示,要让孩子们对自己学习中文充满自豪感,“你看他们写好后,会贴在墙上,展示给妈妈看,说着‘我做到了!我自己一个人做到的’。”

中华传统文化在西方同样重要

郭校长的慈济人文学校,除了中文课以外,专门有一堂中华传统文化礼仪的慈济人文课程,“我要让学生们学这个,我认为现在的社会,学习这些生活伦理的东西非常重要,比如现在的学生,上完课直接走人,我会把他们叫回来把椅子放进去。”

郭校长表示,这些人文礼仪对孩子未来的一生十分重要。“这些事情一定要从小做起,我们最小的从6个月就有开始教。”她还说有资料表明,会中文的学生,在未来找工作有着绝对优势,“同时我相信,学过中文的孩子,有助于在沟通、理解方面的能力,此外我会让我的学生感到,学中文永无止境,我要让他们爱上中华文化。”

“教育是我的生命”

慈济人文学校将于9月份正式开学,这次担任学校校长一职,让郭校长备感压力,“因为这是一项事业,不是因为好玩。”她表示,除了因为被慈济欧洲执行长说服和感动以外,还要为海外的华文教学捍卫一片净土,投身更宏大的事业中去,还源自个人的信念。

“我已经70岁了,我想把我的经验传授给更多人。我总觉得是天意让我去做这些,教育就是我的使命,教育就是我的生命,我真的很喜欢。”◇

责任编辑:文婧

评论